9年來,無盡的黑暗始終包圍著申萍,而只要兩片眼角膜她就能同鄰居家的孩子一樣上學。可由于捐獻者不足,她的這個夢想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
“角膜病是所有眼病中致盲率最高的一種。但角膜捐獻的供體嚴重不足,我省目前主動捐獻眼角膜應該不超過10人。”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林丁教授說,“角膜捐贈遭遇‘寒潮’與我國尚未建立起角膜義務捐贈的全國性法律法規有關。沒有法規制約,角膜來源也多不規范,在角膜的采集、保管、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
眼病讓她放棄學業
19歲女孩申萍是邵東縣團山鎮視勝村人,患有皮膚黏膜眼綜合征,10歲的時候開始發病。上初中時,她看東西已經非常吃力,黑板上的東西都看不清楚,上課全部靠耳朵聽。高一時,由于身體無法承受,她輟學了。但她仍未放棄,靠聽廣播來學習知識。
長沙愛爾眼科醫生王科華介紹說,申萍的眼疾是由身體病變(皮膚黏膜眼綜合征)所引起的角膜病變,通俗地說就是,她的淚液中比別人的少一種成分,導致眼角膜干澀。現在的申萍只有光感,幾乎看不見任何東西,雙眼經常紅紅的,不停地流眼淚。
“治好了眼睛,我也想上學!”這個夢卻因為沒有合適的眼角膜供體一直未能實現。
眼庫角膜“零”庫存愁了專家
在我國,角膜病是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據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因角膜病致殘致盲者約有400萬人,由于供體匱乏,我國每年角膜移植數量僅有5000例,為美國的1/10。很多慢性眼病患者都要等上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患者常常因為延誤治療、角膜穿孔而導致終生失明。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擁有湖南唯一“眼庫”,但眼庫角膜“零”庫存令林丁也非常尷尬。記者了解到,在我國其他地區,絕大多數眼庫都陷入常年空庫的尷尬。林丁認為,角膜捐獻者稀少,與人們的傳統觀念有很大關系,“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大多數人不愿在死后捐獻角膜,即使有些人思想開通,但家屬也會加以阻撓,死后捐獻角膜難以進行。當然,也有人愿意捐獻,但依舊供求懸殊。”
“愛心成就光明”勸捐活動啟動
作為我省唯一的眼庫,長沙愛爾眼庫啟動“愛心成就光明”大型公益勸捐活動,在社會上招募勸捐員。
如何成為捐贈者呢?市民可向長沙愛爾眼庫(聯系電話:4008877120-8738)提出口頭申請→眼庫工作人員與申請人溝通,確認①確系本人真實意愿;②家人知曉并同意→申請人簽署捐贈志愿書→正式成為眼庫捐獻志愿者→志愿者臨危時本人或家屬與眼庫聯系→眼庫工作人員到現場眼庫復印死亡證及相關醫學資料→獲取眼球(角膜)→善后工作。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