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2007.07.27 來源:上海青年報
在南匯瓦屑的上海白豬原種場里,10多只小白豬正圍著一只大白豬吃奶,其中一只小花豬東擠西擠,旺盛的生命力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本市成功克隆的首例巴馬小型豬,到今天為止,它已經來到這個世界10天了。這個項目———上海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建立及其優化》的主持人、市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員張德福告訴記者,該單位是國內第三家成功克隆出小豬的單位。
張德福告訴記者,這頭克隆豬出生于7月16日下午2點15分,出生時身體狀況良好,黑白相間的皮毛色澤光亮,體重1153克,稍大于其他正常受孕出生的小豬。現在,克隆豬已度過了最易夭折的24小時-48小時,已由1公斤多長到了2公斤左右。
“等它到七八個月的時候,到了生育期,我們還將讓它和其他正常豬配種,看它是否具有正常豬的生育能力。”張德福表示,今后,這頭小豬將和其他豬一樣正常長大,但是它同時肩負兩大使命。除了讓它配種外,還要從它的耳朵上采細胞再去克隆小豬,看是否可以繼續克攏
此外,據介紹,這頭小豬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豬的內臟器官在生理功能及形狀大小上都與人的器官相似,所以它為將來人異種器官移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