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網 2007.08.02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日報
供體缺乏致八成患者在等待器官中辭世,專家呼吁親體移植
健康人捐出部分器官對身體影響不大
由于供體不足,80%的患者在等待器官中辭世!記者日前獲悉,供體缺乏依然是影響器官移植的主要原因。據介紹,作為解決供體缺乏的有效辦法之一,活體親體器官移植在我國器官移植手術中比例不到4%,遠低于國外30%的平均水平。
日前,衛生部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2007中國親體移植合作項目”,并向全國親體移植受者贈送總價值超過720萬元人民幣的驍悉和賽尼哌。對此,廣東省器官移植學會常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陳立中教授表示,“活體親體器官移植是今后器官移植的重要發展趨勢,不但能夠緩解器官供體不足,而且成功率高、效果好、費用低,給那些等待器官的患者帶來新生的希望。”
親體移植有望解決供體不足
作為器官供體的一個重要來源,親體器官移植具有器官質量好、術后排異反應小、病人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自1972年開展我國首例活體親屬腎移植以來,廣州中山一院至今已成功實施超過70例活體親屬移植手術,手術成功率為100%。
采訪中,陳教授向記者特別介紹了一個兄弟間腎移植的故事:今年初,年近40的哥哥被確診為尿毒癥,急需腎移植。就在患者被腎源缺乏問題困擾不已、近乎絕望之際時,弟弟當即站出來捐出自己的腎來挽救哥哥的生命。6月份剛做完腎移植手術進展十分順利,弟弟手術9天后出院,哥哥也已病情穩定,逐步恢復健康。
據廣東省器官移植學會副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于立新教授介紹,“供體器官缺乏是全世界器官移植共同面臨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鼓勵親屬活體捐贈,開展家庭自救。”
據了解,我國目前約有100萬尿毒癥患者,同時以每年12萬人的速度遞增,約50%的尿毒癥患者適合腎移植,但實際每年實施的手術只有5000多例,很多患者在等待移植的過程中失去了生命。于教授表示,隨著親體移植的宣傳及推廣,相信供體不足的問題可以得到緩解。
消除器官移植誤區增強戰勝疾病信心
然而很多人往往出于對自身健康的擔心,而不愿意給身患重病的家人捐出器官。
對此,陳教授指出,健康的人捐出部分器官,對身體影響不大。例如:人有兩個腎,捐獻其中一個對健康并無太大影響。而肝臟由于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即使被切除80%,4周內也可再生至原來大小,對供肝人的健康一般不會產生影響;此外,胰腺移植可救治重癥糖尿病人,小腸移植則可挽救腸癌病人的生命,而這兩種器官,即使缺少了一部分也不會對人體有太大危害。
據悉,為了推動中國活體親屬器官的發展,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在京共同宣布啟動“關愛器官移植,羅氏全情奉獻”--2007中國親體移植合作項目。
由于患者的申請非常踴躍,原計劃今年內贈送的超過650萬元人民幣的藥物早在6月底就已送完;為了幫助更多親體移植受者度過排異高危期,該項目又追加了總價值近70萬元人民幣的驍悉和賽尼哌,需進行親體器官移植的患者可到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療機構(如廣州市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器官移植科等)提出申請。患者可在手術前至少10天通過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及主治醫師提出加入贈藥項目的申請。
醫生答疑
哪些人需要器官移植?
從技術上來說,幾乎所有重癥器官衰竭病人都可以做器官移植,但由于移植效果存在較大差異,醫生需要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來選擇是否做器官移植。
目前,可開展的活體器官移植手術的器官包括腎、肝、肺、胰腺、小腸等。其中,活體腎移植手術開展得最多--由供者捐獻自身兩個腎臟中的一個;活體肝移植手術次之--由供者捐獻肝臟的一部分;活體肺移植手術開展得較少--需要兩個供者,每個供者捐獻一葉肺;活體胰腺移植手術也極少開展--由供者捐獻胰腺的一部分。
我國器官移植的發展水平如何?
中國目前已累計開展器官移植85000多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國,中國器官移植總體上已居于世界先進水平。近年來,我國每年開展的器官移植手術已超過1萬例次,其中開展最多的是腎移植,存活時間最長達28年;肝移植已超過1萬例,存活時間最長達12年;心臟移植手術100多例,存活時間最長的接近14年。
親體器官移植可在哪些親屬間開展?
親體器官移植可在父母、兄弟、姐妹、超過18歲的子女、祖父母、叔叔、舅舅、侄女、外甥和堂表兄弟姐妹等之間進行;夫妻之間也可進行腎臟移植。在我國,活體器官捐獻者必須年滿18周歲,受者限于親屬和婚姻關系在3年以上的配偶。
國際上提倡親屬腎移植作為解決供體缺乏的有效辦法之一,在腎移植手術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在歐美國家可占其移植總數的30%以上,在腦死亡供腎嚴重不足的日本則可高達70%。
近年來,我國開展的活體、親屬器官移植例數有所增加,但與國外差距仍很大。雖然自1972年,中山一院施行了我國第一例親屬捐獻腎移植,至2006年底,全國已進行親屬腎移植1000多例,但這個比例只占所有腎移植總例數的4%不到。
健康的人移植器官給患者會有礙健康嗎?
健康的人捐出部分器官,對身體影響不大。人的兩個腎,捐獻一個對健康并無太大影響;由于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肝臟即使被切除80%,4周內也可再生至原來大小,對供肝者的健康一般不會產生影響。此外,胰腺移植可救治重癥糖尿病人,小腸移植則可挽救腸癌病人的生命,而這兩種器官,即使缺少了一部分也不會對人體有太大危害。
影響器官移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有哪些?
移植后的排異反應向來是導致移植失敗、影響患者長期健康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就要求每一位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必須按時復診,并嚴格按照醫師的指導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預防器官排斥,利于移植物長期存活。
移植受者需要終身服用抗排異藥物嗎?
抗排異藥物對每一個移植病人來說,都需要終身服用。
抗排異藥物會使自身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容易發生感染,且多發生在術后半年內,嚴重感染可能致命,患者應盡量做到定期復查藥物濃度;避免在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在傳染病流行季節。一旦發生感染,應該找有經驗的移植醫生診治,避免應用損害腎臟的藥物及與環孢素有相互作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