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中國學生健康報》
據了解,目前全球共有30多種預防艾滋病的候選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科學家根據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反應以及預防功效將臨床試驗分為Ⅲ期。
“參加艾滋病預防疫苗的臨床試驗者100%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近日,在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與國際艾滋病行動組織聯合主辦的艾滋病疫苗報道高級研究班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說。
研制出來的艾滋病疫苗樣品如果要進行臨床試驗,不但要經過復雜的實驗室檢測試驗,還要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
現在大部分國家的疫苗都已在與人類基因比較相似的猴子身上試驗。科研人員在老鼠、兔子或猴子身上接種疫苗,如未出現嚴重的異常反應,比如造成心臟、肝臟的不良反應等等,才能進入臨床人體試驗。
張林琦介紹,進入臨床人體試驗的候選疫苗在安全性方面有絕對的保證,對于參與臨床試驗的正常人來說,候選疫苗本身100%不會造成他們感染艾滋病病毒。對此,參加試驗者完全可以放心。
但試驗者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身體的不良反應,比如輕微的發熱、頭痛、注射區域紅腫等,這都是疫苗引起的正常現象。研究者可根據試驗人員的身體情況停止或繼續試驗。
據了解,全球共有30多項預防艾滋病的候選疫苗進入臨床人體試驗。在臨床試驗階段,科學家根據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反應以及預防功效又將臨床試驗分為Ⅲ期。
其中Ⅰ期試驗主要檢測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這里的“安全性”是指,比如試驗者接種疫苗后尿常規、血常規會不會有明顯的異常,以及疫苗在人體內合適的持續時間及分布情況等。
目前全球共有19項候選疫苗進入Ⅰ期試驗,我國的吉林長春百克制藥公司與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發的疫苗也于2005年3月開始了Ⅰ期臨床試驗。但進入臨床試驗后疫苗研發依然艱難。
國際艾滋病行動組織中國疫苗預備行動組組長考夫曼博士說,從Ⅰ期到Ⅲ期大概需要10年時間,目前全球只有一項疫苗進行Ⅲ期試驗,主要檢測疫苗對于艾滋病預防的功效。
近年來,性傳播已上升為艾滋病傳播的主要方式。相關調查顯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0%以上由性接觸所致,其中超過一半是14~45歲的青壯年。
我國青少年的性觀念較以前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一項調查顯示,國內有22%~30%的在校大學生有過性經歷。因此,青少年以及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預防艾滋病感染的重點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