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廣西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至少幾千人
在我國,人體器官捐贈有非常大的供求空缺。以肝臟為例,每年全國能夠接受肝臟移植的病例是3000多個,而等待捐贈的病例是30萬個左右。
記者昨日調查獲悉,廣西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至少幾千人。由于目前捐贈的人體器官不多,有的患者一等就是幾年,甚至由于等不到合適的器官進行移植,有些人無奈地告別人世。
半年治療費花了10萬元
昨日,在瑞康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記者見到了來自廣東陽江的施先生。
今年58歲的施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腎衰竭是2006年11月發現的,“當時自己老是感到累,想睡覺,但睡覺不能解乏。臉色也開始逐漸發黃,別人見了都說有病,但自己就是沒什么感覺”。
到了年底,施先生突然感到心臟部位特別痛,到當地醫院檢查,第一次沒有發現問題,心臟是好的。最后到陽江市人民醫院檢查了幾個臟器,最后發現是腎萎縮了。由此開始了求治旅途,在廣東各醫院求治,加上血液透析,幾個月就花了10萬元。
一個月前,他來到瑞康醫院,想到這里換腎,但至今沒有腎源。在等待的過程中,為了保持機體正常,施先生每周要透析3次。施先生說,來瑞康醫院一個月,也快花1萬元了。“如果再找不到合適的腎源,我就死定了!”施先生無奈地說。
“希望社會能更關注我們”
與施先生相比,來自北流市的陳先生比較幸運。昨日,在瑞康醫院器官移植病房,陳先生告訴記者,他于2004年在瑞康醫院做了腎移植手術,這次來醫院是進行藥物調整的。
陳先生說,當時他根本沒有想到會得這種病。第一次感冒時,在醫院拿了藥,吃了不見好。第二次又去醫院,這次一檢查,發現問題了。結果深入檢查發現,他已經是尿毒癥晚期。
不過幸運的是,來到瑞康醫院后,他很快找到了合適的腎源,并在腎移植后控制了病情。陳先生說,像他這樣的幸運的患者畢竟是少數。
“上個星期你沒有來,在我身邊住的患者全部都是等待器官移植的,有的等了一年,有的等了幾年。等待生命的重生是很艱難的。
當代生活報有關人體器官捐贈的報道我看了,我很感謝捐出一肝兩腎的那位年輕人,也感謝當代生活報對器官移植的關注,希望社會能更關注我們這類患者”。
每年幾千人苦等腎移植
“瑞康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是2005年1月正式被自治區衛生廳批準成立的,主要開展腎移植項目。”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高宏君博士告訴記者,該中心成立兩年來,已經為100多位患者進行了器官移植手術。目前,在醫院掛號的還有100多位患者在等待能夠進行器官移植。
記者從自治區衛生廳醫政處了解到,廣西的器官移植工作起步很早。1978年,當時的廣西醫學院一附院成功實施了廣西首例、全國也例數不多的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此后,角膜、肝等其他器官移植都先后成功地實施。到目前為止,廣西已進行的器官移植手術有腎、腎上腺、骨髓、肝、胰腺、手、角膜和皮膚。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與全國對比,廣西器官移植的實施例數相對較少,發展的過程也比較緩慢。每年有多少患者需要器官移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不過就單病種推算,如腎功能衰竭的發病率0.1‰—3‰來算,廣西五千萬的人口,每年需要進行腎移植的患者至少幾千人。
2002年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議的一份資料顯示,從上世紀60年代起至今,全國已實施近5萬例腎臟移植,900多例肝移植,近100例心臟移植。
現在,每年約有5500人通過腎移植而獲得新生。在世界上的腎移植手術中,接受親屬捐贈腎臟的人存活最長的達39年,腎臟來源為尸體的患者存活最長時間也達30年,廣西也有患者存活10多年的例子。(記者 徐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