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
【本報訊】(記者 余海蓉)想要身后捐獻器官,想要了解器官捐獻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捐獻程序,以后只要到各醫院門診大廳或是車管所服務大廳都可以隨時索取資料或是填寫志愿書。
昨天下午,深圳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麗珍將一批制作精美的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資料臺發放到深圳各醫院和車管所。這是我市推動器官捐獻事業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也是全國首次在公共場所擺放器官捐獻資料臺。
據了解,自2003年我市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捐獻移植條例》以來,深圳的器官捐獻無論是志愿者人數還是捐獻者總數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5000多人自愿登記捐獻骨髓、眼角膜,已經成功實施角膜捐獻160多例,實施多器官捐獻16例,11人身后捐獻了遺體。
深圳還接受了上海、湖北、湖南、內蒙古、山西、貴州、吉林等地的異地角膜捐獻,有力地推動了當地器官捐獻事業。
為了推動深圳的器官捐獻事業,讓更多的人知道器官捐獻,加入到捐獻的行列中,在市人大和政協代表的提議下,深圳市紅十字會制作了200個器官捐獻資料臺,擺放在深圳的各家醫院門診大廳和車管所服務大廳。
記者見到,這個資料臺有1米多高,上面擺放了《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捐獻移植條例》和《深圳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志愿書》,下面是一個像郵筒的器官捐獻志愿書的回收口,資料臺正面還印制了“捐獻器官,拯救生命”字樣以及市紅十字會的聯系電話。
市民如果有意向捐獻器官,可索取資料,并填寫《器官捐獻志愿書》,填完后將志愿書投進回收口,各醫院和車管所的工作人員定期取出匯總后交給市紅十字會。
記者在昨天的發放儀式上還了解到,深圳市政府投入130多萬建立的深圳市器官捐獻信息平臺將于年底投入使用。
屆時,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信息庫將與各醫院聯網,患者接受移植的順序將由市紅十字會按照申請登記的時間先后確定,所有捐獻者的信息和等待器官移植患者的排序都將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體現器官捐獻移植平等、優先的原則。
此外,深圳的器官捐獻平臺還將與全國對接。
據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陳忠華教授介紹,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已決定和深圳市紅十字會合作,在深圳成立中國器官捐獻聯合協調管理辦公室,建立全國性的器官捐獻平臺,統一全國的器官捐獻自愿卡的發放和管理,對全國范圍內零星的捐獻案例統一接收和管理,讓器官捐獻的信息全國共享,提高捐獻成功率與器官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