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解放網—新聞晚報
上海專家發現DNA第六元素 對抗艾滋病將有新法
DNA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科學界以往認為,它是由五種元素——碳、氫、氧、氮、磷構成的四種核苷酸序列。如今,上海交大科研人員發現了DNA的第六元素——硫,硫的“自我修飾”改變了遺傳特性。通過“基因藥物”干擾病菌DNA的“硫修飾”,有望對抗癌癥和艾滋病等絕癥。
目前,交大已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分析出DNA硫修飾的精細化學結構,該成果將刊登在權威科學刊物《自然—化學生物學》上。
中科院院士、交大微生物代謝重點實驗室主任鄧子新說,DNA是大分子合成的產物,編碼著自然界千變萬化的遺傳現象,但在合成工作完成后,DNA還會進行修飾,從而改變自身的性質。
經過十多年研究,鄧院士領導的團隊發現,許多種微生物的DNA會進行一種叫“硫修飾”的工作,它們依靠基因組中的硫元素,改變遺傳特性。
這一發現打開了分子生物學的新領域——DNA硫修飾的研究,引起了國際上的高度重視。來自遺傳學、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專家開始躍躍欲試,希望找到DNA新的奧秘。
在醫學領域,很多致病菌的DNA就有硫修飾功能,這提示科研人員,如果能夠干擾這種“自我修飾”,就可能改造這些病菌,化解它們對人體的危害。
而藥物的研發則可借鑒大自然中硫修飾的過程,通過“基因藥物”,對癌癥、艾滋病患者的DNA進行“人工修飾”,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自然—化學生物學》即將刊登的成果,是交大、麻省理工合作分析出的DNA硫修飾的精細化學結構,這使人工合成含硫的DNA結構成為可能,以用來對抗癌癥和艾滋病。
“當然,我們的研究都是在全新領域中的探索,它們的價值還有待實踐來檢驗。”鄧院士說。(記者 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