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網—科技日報
本報訊(記 者 常麗君) 近日,佛羅里達大學科研人員發現了艾滋病(HIV)病毒在人體內的進化歷程,此項發現為確定早期HIV病毒形式,研究新型治療措施,開發新型治療藥物找到了新方向。該項科研成果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期刊上。
研究人員跟蹤觀察了4個出生時感染HIV的兒童。他們一出生就被采了血液樣本,并對患者進行終生跟蹤研究。被研究的HIV病毒分為CCR5(R5)和CXCR4(X4)兩種。
研究人員發現,在早期感染階段,R5病毒數量較多,而X4病毒的出現則標志著HIV感染已經進入了晚期。
佛羅里達醫學院病理免疫與試驗醫學助理教授馬可·塞爾米說,此前我們只知道,HIV病毒一旦變異,就會很快發展成艾滋病。但從開始感染到死亡整個過程中,病毒是如何變異的,變異發生在什么部位,還沒有人知道。
通過觀察,研究人員發現胸腺是病毒定居和復制的場所,胸腺位于胸骨后面,也是T細胞分化與成熟的場所,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大部分的病毒變異發生在胸腺,到了感染晚期,病毒X4已經控制了胸腺。
研究人員還發現,X4病毒并非一直存在于人體中,而是在艾滋病發作之前由R5病毒直接進化而來,X4病毒比R5病毒的致病性更強。
但事實上,病人致死是由于R5病毒所造成的,但X4病毒的某些進化機理真正起到了促進作用。如果我們能了解這種機制或者干擾病毒發展到胸腺的能力,就可以為相關治療藥物的研發找到一條新路。
牛津大學動物系研究人員奧立佛·派巴斯表示,這項研究準確地揭示了感染過程中HIV病毒的進化和生長變異以及身體免疫細胞在病毒進化過程中的行為,這可以作為臨床感染結果的測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