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中華工商時報
從1985年在我國發現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2年的時間。在我國科學積極應對艾滋病的情況下,人們對于艾滋病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這不僅有助于遏制艾滋病的傳播,也讓更多的人在更好地保護了自己的同時給艾滋病患者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
盡管如此,艾滋病依然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智聯招聘特別在國際艾滋病日,對職場人展開了特別調查。在為期十天的調查中,近7000名職場人參與了此次調查。
調查顯示,超過九成職場人對于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比較了解,但是只有不到半數職場人知道國際艾滋病日。
超九成人比較了解艾滋病
在調查一開始,特別設計了一個艾滋病小課堂測試,被調查者對于九種傳播途徑進行判斷,判斷該途徑是否為艾滋病傳播途徑。這九種途徑分別為:性行為、親吻、血液傳染、握手擁抱、母嬰傳染、聚餐吃飯、咳嗽打噴嚏談話、吸血昆蟲、蚊子、跳蚤、虱子等和靜脈注射毒品共用未經過消毒的注射器。
對于這九種傳播途徑的判斷,42.8%的職場人判斷完全正確,對于艾滋病的了解非常全面,如此全面的了解將有助于保護自己、幫助他人,同時也為艾滋病人創造了更加寬松的社會環境。
在這九種傳播途徑中,判斷錯誤率最高的一道題為“吸血昆蟲和蚊子、跳蚤、虱子等”,有將近半數的職場人都認為這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其實不然。
另外,近1/4的職場人認為親吻也是傳播艾滋病的途徑之一,近15%的職場人認為咳嗽、打噴嚏、談話也是傳播途徑,近一成職場人認為聚餐吃飯是傳播途徑,這些判斷都是錯誤的。
近八成人想當艾滋病志愿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中來,利用業余時間做志愿者。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職場人如果有機會愿意為艾滋病付出自己的努力。其中36.6%的職場人表示非常愿意,近半數職場人表示比較愿意,但是也有些擔心。
智聯招聘職業顧問指出,職場人如果能夠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對于工作中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在從事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加強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使自己能夠融入到為他人的服務中。其實,了解了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后,職場人大可以放下戒心,投入防治艾滋病人的公益事業中去。
目前,職場人愿意參與的艾滋病防治志愿服務主要還是做一名艾滋病知識的宣傳者,在社會上普及防治艾滋病的知識。與此相比,愿意真正到艾滋病患者中去做義工的就比較少了,只有前者的不到1/3。
艾滋病人需要良好社會環境
值得安慰的是,在調查中已經有超過半數的職場人表示如果自己真的要面對一個艾滋病患者時,會完全和他(她)敞開心扉,這證明艾滋病患者在中國的環境將越來越好。
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后,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歧視艾滋病患者,但是談到對于艾滋病人的態度,超過四成的職場人也表示,要視情況而定,要看病人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染此病的。還有接近四成的職場人表示,自己還是比較介意艾滋病人的,但是心里很同情他們。
總之,實現職場人和全社會對于艾滋病人的真正心無芥蒂在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智聯招聘職業顧問認為,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職場人應該首先在這一事業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在主題演講中所說的那樣———“無論我們在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無論我們生活在何處,艾滋病毒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與我們人人息息相關,我們都在受到它的影響。我們人人都要負起責任進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