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寧夏網(wǎng)
HIV抗體研究獲突破 唾液內鎖定抗艾滋蛋白
《南京晨報》供本報專稿 說起艾滋病,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死亡。的確,目前世上沒有哪種藥能夠根治這種疾病,不過,如果告訴你將來可通過藥物預防這種病,你相信嗎?
記者近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醫(yī)學院吳稚偉教授課題組在抗艾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從從人體唾液中發(fā)現(xiàn)的具有抗HIV感染活性蛋白中初步確定了16個氨基酸的區(qū)域和抑制艾滋病毒的感染有關。吳教授透露,預防艾滋病的藥物有望3年后進入臨床。
據(jù)了解,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已在專業(yè)學術雜志上發(fā)表了不少論文,獲得了學術界專家的認可。
這一藥物何時才能進入臨床?吳教授說,通過“分子模擬”技術低成本地合成出藥物分子后,還需要做一系列臨床前研究,確定它的毒性等一系列生化指標,并完成一系列我國FDA要求的標準化、質量保證和其他一系列規(guī)范化實驗,爭取3年內進入臨床。
吳稚偉課題組研制的新藥則具有預防的功能,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預防艾滋病的藥物。談及這一藥物獨特的預防機理,吳教授打了個形象的比方:“病毒有時就像變形金剛,和細胞相互作用的那部分可塑性比較強。所有的病毒要進入細胞就要在細胞上有一個受體,病毒上的膜蛋白與這一受體相互作用。”
“但HIV病毒有個不同一般的特點:在細胞上光有一個受體CD4不夠,還需要一個共受體。病毒顆粒和它的受體結合以后,病毒上的膜蛋白會發(fā)生一種結構上的變化,這種結構變化可以打開它原來隱藏的區(qū)域,使病毒與其共受體結合,完成侵入細胞的過程。”
“他們研究出的藥物正是通過和那個打開的區(qū)域相結合,使HIV病毒無法和共受體結合、融合并進入細胞復制,從而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
吳教授說,實際上和現(xiàn)有治療性藥物的根本差別是,這一藥物的機理發(fā)揮作用的時間更前,從而起到預防效果。他透露,該研究成果正在專利申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