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網—體壇周報
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已經達到了六十六家,居然就沒有一家是生產“計劃生育用品”的企業。其實提供計劃生育用品,并非是要號召“少生孩子多種樹”,或者是呼喚“媽媽只生我一個”等深入人心的口號。最重要的目的,我想應該是防止奧運會期間的艾滋病攜帶者來沾花惹草,傳播病毒相關。
艾滋病這東西不是咱們國產的,屬于純進口的產品。我們在歡迎世界各國人民來北京參加奧運會的同時,把“防愛滋”提上日程,我看是非常必要的。
去年十二月一日,是第二十個世界艾滋病日,那陣子全國的宣傳熱潮很高,很有點“反修防修,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氣勢??墒沁^了倆禮拜,抵御艾滋病的宣傳勁頭有所松懈,感覺有些三分鐘熱氣,這可不符合“常備不懈”的精神。
晚上九點多,當中央電視臺那漂亮的電腦筆記本廣告轉出來說:“今天距離2008年奧運會還有二百一十二天的時候”,我這急人民所急的好奇心又來了。我得找個搜狗谷歌之類的搜索引擎看看,有沒有“迎奧運,防艾滋”的活動。
搜索引擎,一覽無余!各路商家們對奧運會的熱情,真的是空前高漲,熱情澎湃。數十家的奧運會贊助商和非贊助商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行著奧運營銷,花樣創意是層出不窮。有些國際老牌企業,還時不時就要滔滔不絕地表示:贊助奧運會更強調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但我瞧見的社會責任活動還不夠,僅看他們所從事的那些市場推廣項目來看,還是離不開“賣產品、樹品牌”的老路子。
我是沒啥錢,贊助奧運會也就是買幾張門票,還不知能不能買到?但好在有專欄,有博客,所以可以盡點綿薄之力,喊一嗓子“迎奧運,防艾滋”。
前不久,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錄制《我的奧運情》節目,主持人劉思伽老師問我:“對1988年漢城奧運會哪位運動員的印象最深?”那是“兵敗漢城”的一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沒有太出彩的表現。所以我脫口而出:“卡爾-劉易斯”。
但在錄音結束后我說:“其實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我最崇拜的運動員是美國跳水王子洛加尼斯。只是在奧運會后的1995年才得知,洛加尼斯參加漢城奧運會的時候,已是艾滋病(HIV)攜帶者,因此心理別扭了許多年。”
不愿意提洛加尼斯,并非是歧視艾滋病人,只是覺得這些艾滋病人生活太不注意了。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中央電視臺干收錄國際衛星新聞的活兒。某日從英國Visnews上收錄了一條關于“AIDS”的新聞,后來被中央電視臺國際新聞組的翻譯盛亦來(如今已是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總監)譯成了“埃滋病”。
只是第二天新華社通稿翻譯成了“艾滋病”,中央電視臺才改過來。那應該是我國第一次報道世界上發現了艾滋病的新聞。后來在1985年,中央電視臺記者劉曉軍報道了一位到中國旅游的外籍青年患艾滋病入住協和醫院后很快死亡,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
才過了二十多年,我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七十萬,其中艾滋病病人八萬多人。在五萬新發感染者中,異性傳播占44.7%,同性傳播占12.2%……
您說說,這迎奧運,能不防艾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