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該市衛生局澄清有關報道,稱經過調查均未發現人為篡改跡象
本報綜合報道 上海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昨日就社會廣泛關注的上海市臍血庫事件做出了相關表示。他說,上海市衛生部門沒有發現臍帶血受到人為污染,同時,經過調查,臍血庫初、復檢結果均未發現人為篡改的跡象,另外,上海市采集自體臍帶血有5000多份,其中有數百份因檢測不合格而未予入庫保存。
據悉,近日,有報道稱,上海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下稱“上海臍帶血庫”)以營利為目的,進行了一系列非法操作和故意欺瞞客戶行為。
不會造成臍帶血交叉污染
上海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指出,自2006年4月上海市臍血庫執業以來,上海市衛生局多次組織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市血液管理辦公室和市臨檢中心對臍血庫進行監督檢查。
多次檢查結果和專家論證都表明,上海市臍血庫在臍帶血的采集、運輸、制備、檢測、冷凍和保存過程總體上是受控的,臍帶血采用的是密閉和獨立分開的操作系統,不會造成臍帶血之間的交叉污染,核查中也未發現臍帶血受到人為污染的情況。
關于媒體報道中提及的兩百多份臍帶血被“污染”一事,新聞發言人指出,上海市衛生局曾于2006年11月份組織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等進行了專項檢查。
檢查表明,這些臍帶血是在入庫前進行細菌檢測時,初次檢測呈陽性,上海市臍血庫根據入庫標準,經復檢結果為陰性入庫的。初、復檢均采用雙盲法,所得結果均是客觀的,未發現人為篡改跡象。
他表示,上海市衛生局組織專業機構對承擔細菌檢測初、復檢任務的相關實驗室分別進行了專業質控檢查,檢查結果認定,相關實驗室是符合質控標準的。
數百份不合格臍帶血未入庫
據悉,專家研究認為,初檢陽性、復檢陰性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主要是因為厭氧菌在有氧情況下死亡所導致的。
上海市衛生局已明確要求上海市臍血庫必須對每個產婦實施告知,如臍帶血初檢陽性、復檢陰性的不愿繼續保存,應終止保存合同并予以退款。今后對于新采集的臍帶血,必須將檢測結果告知產婦,征得產婦同意后方可予以保存。
該發言人表示,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臍血庫已接受捐贈入庫的臍帶血3000多份,已采集自體臍帶血5000多份,另有數百份因檢測不合格未予入庫保存。
據悉,迄今,上海市臍血庫已動用捐贈臍帶血為患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疾病的10名患者免費提供了臍帶血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