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科學時報
近日,由瑞士聯邦艾滋問題委員會(EKAF)等機構提供支持的一項研究表明經過治療,一些艾滋患者人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生子繁衍。這對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消息。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于2007年11月20日發表的《2007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最新報告》估計:2007年全球共有332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年人數量最近幾年來一直呈穩定趨勢,約占世界總人口0.8%。2007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數逾250萬。
該項研究還表明,艾滋病患者如果治療有效果,將不再傳染他人。但是士聯邦艾滋問題委員會也明確表示,這只是對于少數堅持治療的艾滋病病人而言,而其他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還要遵從相關安全規定。
有效的治療可以取代安全套,但防止病毒傳染首先要滿足3個條件:血液中的病毒被抑制住,至少6個月前血液中已不再含有病毒;病人必須堅持治療,定期檢查;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必須保證沒有其他傳染性性病。
艾滋病病人身上的病毒是否還會傳給別人,要經過治療醫生的驗證。據測,真正具備這3個條件的人,在瑞士目前僅有1000人左右,相當于瑞士艾滋病病人總數的1/6。
對于這些得到“解脫”的病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可以以此提生活質量。他們也可以生小孩,而不必顧慮孩子身上會帶有艾滋病病毒。經過這種所謂的“抗逆轉錄(酶)病毒”(antiretroviral)的治療之后,艾滋病病人的壽命完全可以與一個平常人的壽命相同。
瑞士聯邦艾滋問題委員會負責人、圣加侖大學教授Pietro Vernazza解釋說:“多年來傳染病研究結果就顯示,艾滋病病毒的傳染與病毒在血液中的濃縮有關。而經過抗逆轉錄(酶)病毒治療,病毒會從血液中消失。”
專家表示:還能確定的是,經過治療,病毒甚至能從性分泌物中消失。因此,經過治療的病人,傳染的可能性就變得很小了。
這一有關艾滋病的新認識是經過長年研究得出的結果。其中一項調查在西班牙進行,393對一方攜帶艾滋病病毒的伴侶,在14年中被追蹤觀察,為這項研究提供了可貴的素材。
此前,瑞士洛桑大學與美國科學家共同發現:2%的人天生對艾滋病病毒有抵抗力。科研人員在感染了HIV的人身上展開研究發現,人體的三種基因對這種自我保護功能起決定性作用。
在感染HIV的人中,不同人的人體組織對這種病毒的反應也各不相同。一些人完全可以控制身體中的HIV,而另一些人則很快就發展成艾滋病,并不久于人世。
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對艾滋病的抵抗性與基因有關。經過對上百萬數據的分析,科研人員找出了人體內在對抵抗HIV中起決定性作用的DNA種類。
Vernazza說,瑞士在認識艾滋病的問題上走在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