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艾滋并吸毒者,不少人都會皺一下眉,他們藏在黑暗里,不為人洞悉和理解。但是上海社科院艾滋病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國美,卻與他們打了十幾年的交道。KTV包房、洗頭店、監獄等一般人不會涉足的地方,她一一走訪。此次,她獲得了本屆上海市巾幗創新獎提名獎。
醫生改行做艾滋研究學者
夏國美告訴記者,她第一次正式接觸艾滋病患者,是在那個談“艾”色變的年代??吹揭幻┍阋碌尼t生檢查艾滋病患者的淋巴后,連必須的洗手程序都略過,直接書寫病歷后。她驚呆了,就在她誤認為這名醫生既沒常識,又不講衛生后沒多久,她驀然發現,“醫生此舉是以實際行動告訴病人家屬,艾滋病并不可怕。”那時那刻,她有些感動。
放棄醫生職業,轉攻社會學。夏國美看準了方向,“醫生只能一個一個地救人,但是研究政策,可以救一群人?!?/FONT>
女教授與夜總會小姐,你能想象這兩類人同桌交談嗎?為了研究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心理,獲得第一手資料,她通過熟人介紹,闖入夜總會這個男人才會光顧的地方。“記得第一次去夜總會,所有人的眼光都射向我,上下打量。我點了名小姐,與她攀談了起來。
“在這個場所工作,預防性病很重要吧,你能教我用什么方法最好嗎?”夏國美用求教的語氣撬開了對方緊閉的嘴巴。漸漸地,她與一些KTV包房、洗頭店的小姐們都混熟了。她們都很喜歡與這位女教授聊天:她個性隨和,喜歡用探討的語氣與自己交流。
艾滋病的另一類高危人群便是吸毒者。與艾滋病患者、吸毒者交道,不是沒有風險。很多吸毒者很老道,他們懷疑夏國美是警方派來的臥底。為取得他們的信任,夏國美公開了單位電話、家電等私人信息。
正是這樣的責任心,讓夏國美和一批專家草擬了國內第一個由民間力量主導擬定的地方性艾滋病法規——《上海市艾滋病防治條例》(專家建議綜合稿)。2006年,她的兩篇報告《論中國艾滋病社會預防模式的變革》和《艾滋病風險行為研究——對上海娛樂服務場所中流動人口女性從業者的調查》相繼獲獎,名震全國。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