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易—重慶時報
重慶紅十字協會遺體捐贈志愿者紀念廣場 (效果圖)
昨日,江南殯儀館,正在建造的遺體捐贈碑 (本報記者 馬力 攝)
本報訊(記者 董茜) 來自市紅十字會的消息,從2007年至2008年2月,我市共有120余名志愿者為醫學研究事業捐贈了自己的器官和遺體。時值清明節來臨,我市將首開先河在市內2座殯儀館修建遺體捐贈紀念碑和紀念廣場,讓捐贈者的高尚為世人銘記。
紀念碑上雕刻捐贈者姓名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遺體捐贈紀念廣場雛形已經修建完畢。整個廣場占地面積約550平方米,處于江南殯儀館正中心。
廣場中心一座高4.5米的漢白玉紀念碑拔地而起,上邊雕刻“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漢白玉紀念碑后方分別用進口美國白麻石、水晶黑花崗石作為裝飾,呈現出的白、灰、黑三色來代表人生的3個階段。
在漢白玉主碑兩旁分別是三座用鋼化玻璃制成的紀念碑,碑高2.84米,寬2.36米,碑身上以金色字體雕刻出57名遺體捐贈者的姓名。據悉,另一個紀念碑坐落在龍臺山陵園。
首建紀念碑在殯儀館內
紅十字會李部長介紹說,將紀念碑建在殯儀館內在全國實屬首次,目的是讓前來火化遺體的市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逝世志愿者將自己的身體無私地奉獻給需要器官移植的人們,并為醫學研究做出自己最后的貢獻。
李部長說,刻在江南殯儀館遺體捐贈紀念碑上的57名志愿者是2007年清明節至2008年2月期間捐贈的器官和遺體,其中捐獻眼角膜的有49名,捐獻遺體的為8名。龍臺山陵園遺體捐贈紀念碑將刻上另外60多名捐贈者的名字。
我市醫學研究遺體相當緊缺
“目前,第三軍醫大20多名學生共用一個遺體做醫學研究,可供醫學研究的遺體極缺。”第三軍醫大孫副教授介紹說,按照教學要求,4~7名醫學院學生應共用一具遺體。
2007年清明至2008年2月,第三軍醫大共接收遺體捐贈8例,許多醫學院學生做人體醫學研究時,甚至達到了50~60人共用一具遺體的情況。這樣的情形在全國的醫學院都比較普遍。
“我們開課前都要做一個儀式,對著逝者的尸體默哀3分鐘。”孫副教授說,學生對動手實驗的機會相當珍惜,對于捐贈者也很尊敬。學生在開課前對逝者默哀3分鐘,是表示對捐贈者的感激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