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廣西記者陳曉健 張玉文南寧電】廣西賓陽縣蘆圩鎮嶺腳村的鄧家,本是富足、幸福的一家。但如今的鄧家卻是家徒四壁、債臺高筑。鄧家大姐鄧琪本有一個另人羨慕的家庭,丈夫家境富裕,自己也經營著三家幼兒園和一間酒吧。而現在作為單身母親的鄧琪,卻變賣了所有家產,四處打工。懂得四門外語的3女兒鄧鳳燕,放棄了去香港工作的機會,放棄了讀研究生的機會,留在廣西南寧拿著剛能養活自己的微薄工資。
這一切巨大反差的背后,是鄧家傾盡全力,為了救得尿毒癥的19歲小妹鄧美燕。曾經昏迷3次,又從死神手中掙扎回來的小妹剛做完換腎手術,卻不幸出現器官排斥現象,移植的腎壞死在體內。現正等待第二次腎移植手術,而家中已再拿不出一分錢。
大姐鄧琪臨危授命
在農村的鄧家只有兩畝半的田地,其中一畝是旱地。鄧父鄧母是中國傳統的農民,靠天吃飯。雖然家境貧寒,但家中4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都有機會念書。兩年前,鄧家5個孩子都先后畢業,自食其力。含辛茹苦的兩個老人原以為可以喘口氣了,沒想到小女兒卻得了尿毒癥。家里為了治療小妹已經傾家蕩產了。
做生意的爺爺和姨丈總共拿出15000元,當地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1萬元。而這些都只是杯水車薪。小妹做血透,兩個月下來就花費7萬元。而在小妹病危期間,爺爺和姨丈又相繼離開人世,家中失去了經濟支柱。
突如其來的變故帶來的壓力,都直接向大姐鄧琪撲來。教育專業的鄧琪大學畢業后,憑借自己的努力,在來賓、賓陽等地開辦有3家幼兒園和一間酒吧。聽說妹妹患了重病,鄧琪立即趕到南寧,為妹妹交納了住院急需的各種費用。
由于當時沒有腎源,小妹的手術只能一拖再拖,而病情也愈加嚴重。每天都要進行心臟維護、血透等各種治療護理。每天的醫療費用就要6000多元,最高一個月的費用達13萬元。面對這樣的數字,鄧琪慌了神。望著小妹憂慮的眼神,鄧琪拉著妹妹的手承諾:"放心,你不會死的,你姐姐這么有能力,怎么可能救不了你。"
女老板成打工妹
"如果有人肯借錢給我們救急,我們3家幼兒園和一間酒吧的收入完全可以慢慢周轉應付小妹的醫療開支。但是沒有人肯幫我們。"鄧琪心酸的說,"醫院里下了病危通知單。不少人勸我放棄了,一些親戚也都不抱希望。"但是只要有一線希望,鄧琪一家就全力以赴。
像大山一樣的醫療費用壓得鄧琪穿不過氣來。四處借貸無門,情急之下,鄧琪不得不將自己的3家幼兒園和一間酒吧低價轉讓給一些親戚,接著,又先后賤賣掉自己的3部轎車和一處房產。所得的30多萬元全都用在了小妹的醫療費上。
2007年元旦,醫院通知找到腎源,要鄧家交7萬的手術訂金。可是,小妹的前期治療費用太大,鄧琪身上已沒有分文。得不到治療的小妹心臟已經嚴重衰竭,肺部嚴重感染,雙目失明。焦急的鄧琪豁了出去。
從2007年開始,鄧琪接下了兩份工作。每天早上9時,鄧琪就到一家酒店上班,負責人力資源的管理;晚上7時下班后,顧不上休息,她又趕在8時前到酒吧上班,做到凌晨4時才下班。每天工作達20個小時。每月得6000元,鄧琪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錢,全都用在妹妹的醫療費上。昔日風光無限的女老板一夜之間成了打工妹,這樣的落差,讓鄧琪感到像是做了一場夢。
只要能救小妹,犧牲幸福也在所不惜
在這段困境重重的日子里,鄧琪自己的家庭也面臨著危機。看著自己七八年感情的婚姻走到盡頭,單身母親的鄧琪帶著才四歲的女兒孤立無援。鄧琪回憶:"我自己也曾經有過愚蠢的舉動,但是現在我再也不會了。"
剛做媽媽時的鄧琪曾經創造過奇跡。女兒出生時,由于宮內缺氧導致大腦發育受到嚴重影響。在醫生和親人都要放棄的情況下,鄧琪硬是咬牙堅持。她精心照顧女兒,為她做各種智力開發。2歲那年,女兒喊出了第一聲媽媽。醫生鑒定,孩子各方面的發育已經達到了正常同齡嬰兒的水平。
"這次,我希望我能夠再創造奇跡。"這個堅強的女性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承擔起作姐姐的義務,支撐起整個家的重擔。鄧琪說:"當時一邊病房是昏迷的小妹,另一邊病房是去世的爺爺,我腿都軟了。小妹做手術時,只有我一個人守在外面,大家都太害怕了,再也無法面對殘酷的現實。"
現在,正在等待第二次手術的小妹身體狀況穩定,可以自己下床走動了。鄧琪說:"我不到30歲的人生,經歷了起起落落。我一點都不后悔自己的選擇。我相信,真心的付出,總會有回報。救小妹最重要,不論是付出什么代價,哪怕讓我給人作后媽,作情人,給人打工,只要能治好小妹,我都愿意做。"
小妹:和死亡賽跑,我沒有流過一滴眼淚
記者見到正在南寧303醫院治療的小妹鄧美燕,這個和病魔掙扎了兩年的20歲女孩已經瘦得只有70斤。但是眼下的小妹精神不錯,正在和大姐說笑。大姐每次來,都給小妹帶上些新鮮的東西,給她講講外邊有意思的事。這次,大姐給小妹留了部手機,方便小妹和大家聯系。
先天性腎衰 命懸一線
出了病房的大姐卻有些黯然。家中現在的情況,小妹并不是太了解,姐妹們都有意保密,大家都不想讓小妹再承受更多的痛苦了。小妹從小倍受疼愛,家里都不舍得讓她吃一點苦。鄧琪說:"當初她病的時候,我們都沒有告訴她是得了尿毒癥,只是說輕微的腎炎。最后是請了心理醫生來開導她,怕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2006年,鄧美燕在南寧一家美容美發店學習中醫美容。學習不到一個星期,小妹發現自己尿量減少,雙腳浮腫。醫院檢查下了病危通知單,診斷小妹為尿毒癥晚期、慢性腎衰、心臟功能衰弱,換腎是唯一的希望。看到身邊那些因為等不到腎源而離去的病友,小妹也擔心起自己來。曾經和自己同歲一個小姑娘,其父親將捐贈得到的3萬元拿去蓋房子,做聘禮。小妹眼看著這個姑娘閉上眼睛的瞬間,自己也昏迷了過去。病情惡化的那段時間,小妹曾經3次昏迷。昏迷最長達34天。
百粒藥片當飯吞食
好不容易熬到今年初,元月做完了腎移植手術,2月就出現了器官排斥反應,移植的腎壞死在體內。再次手術取出腎的小妹現在只能依靠昂貴的進口藥維持生命。小妹一天要吃3次藥,一次吃上百粒,有的藥片有拇指頭那么大。更讓人揪心的是,這每天3百粒藥只能干吞,不能喝一滴水。鄧琪說:"我從來沒有見她抱怨過,一把一把的藥往嘴里塞,她也從來不哭。每次她吃藥,我就到洗手間,實在看不下去。"
"等小妹病好后,我就攢錢送她一家美容院,帶她去北海、桂林旅游。這些是小妹的夢想。"鄧琪憧憬。
三姐:用我的婚姻換你的生命
"只要有人能拿出錢來,幫我小妹做腎移植手術,延長小妹的生命,不論對方什么模樣和年齡,我都愿意嫁給他。"鄧家三女兒鄧鳳燕堅定又無奈的說。
不征婚 怎么辦
鄧鳳燕是5個孩子中最俊俏的一個,19歲就提前拿到了大學畢業證,精通4門外語。她考取了研究生,又另外應聘上了一家香港旅行社。但是,鄧鳳燕放棄了這些發展機會。她說:"小妹生病以后,我不想離她太遙遠,害怕一離開就再也見不到她了。"
鄧鳳燕說:"誰會輕易把自己的幸福交給一個陌生人呢?但是我們想不出其他辦法了。小妹還這么年輕,只要有希望,我做什么都可以。"家中年過五殉的鄧母眼淚流了下來:"小女兒得病,我心里疼得晚上睡不著覺。3女兒要征婚救妹妹,只要不是買賣婚姻,我就同意。"鄧父沉默好久,才說:"家里那兩畝半地,剛夠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平時我幫人做點油漆活一個月二三百元。現在債臺高筑,實在撐不下去,不征婚,怎么辦?"
無奈嘆息 錢太重要了
廣西的一位有名的律師見鄧鳳燕年紀太小,沒有迎娶。他主動到醫院了幫鄧美燕交了2萬的醫藥費,還另外借給鄧家17萬元。現在的鄧鳳燕在南寧一家酒店做前臺工作,月薪接近1000元。她說:"這雖然不是自己喜歡,和所學也沒有多大關系,但至少它穩定,一個月還能支付小妹的生活費。"
鄧鳳燕也向往能和她的同學一樣,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發展。但是,她明白,自己不能向家里要一分錢當路費,更要賺錢支持小妹。對于將來的打算,鄧鳳燕堅定的說:"做生意!雖然知道自己不喜歡,經驗、資金也不足,但是我會努力。做生意賺錢比較快、比較多。經歷這件事,我知道錢太重要了。"
用愛匯聚力量
如今,鄧美燕的各種醫療費用高達76萬元。唯一一家能夠收留她的南寧303醫院下了最后的通知,5月一定要交保證金,才能在11月再做腎移植手術。鄧琪算了下,從5月到11月,需要的手術費和護理費至少要30萬。而鄧美燕的不幸,在當地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眾人相助 擔子依然沉重
偶然獲知此事的賓陽金玉職業學校的兩位校長方樂如、覃文東一起到南寧看望鄧美燕。他們把身上帶的錢都拿了出來,臨走,方樂如許諾:"我們一定想辦法來救美燕。"此后,方樂如在博客上發文,在各個論壇廣發帖子,為鄧美燕求救。遺憾的是,這些努力湊效不大。兩位校長又向學生倡議,當日收到善款9072元。
賓陽吧網站等民間團體自發為鄧美燕舉行募捐晚會,當天晚上募集到善款1萬多元。
在鄧美燕患病期間,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她捐款6萬多元。然而這對于一個每天需要幾千元來維持生命的患者來說,這些錢顯然是杯水車薪。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