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披著綬帶,拿著鮮花,在觀眾的注目下,福建師范大學學生廖小榮同學來到福建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為北川重災區29歲的男性血液病患者捐獻骨髓。成為福建省首例大學生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也是福建省首位為災區患者捐獻骨髓的在校大學生。
福州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胡嘵強說:“現在在我們國家大陸地區造血干細胞捐獻庫存信息還很少,在非親緣關系中能找到配型的幾率只有幾十萬份之一,由于種種原因,最終能實現的捐獻的人就少之又少。廖小榮同學的義舉感動天地,不僅是福建師范大學的光榮,也是福建人民的光榮”。2008年6月2日一早,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80多名師生,專門為廖小榮舉行一場歡送儀式。上午9點30分,在觀眾的注目下與福建省紅十字會簽署了捐獻同意書。他的大愛無聲的事跡在福建省內各大高校引起強烈反響。
“他陽光、青春,樂于助人。”小廖的大學同學鄭劍飛評價道。2005年9月,他以優異成績從南平市浦城一中考入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家境殷實的他在校嚴格要求自己,作風簡樸,一身正氣。為了不讓家里人擔心,瞞著家人3次在福州市倉山區首山獻血者之家獻血。帶了他三年的輔導員黃碩芩老師說:“這孩子低調、不喜歡張揚,默默無聞地學習生活,這次捐獻骨髓,我還是從同學那里先聽到的,在校他還曾多次參加學院和年級組織的志愿者獻血活動。”
今年4月,小廖開始接受嚴格的全身檢查,捐髓工作即將就緒。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5月12日,汶川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地震,波及周邊各省市。北川也因地震突然失去消息。這時小廖心情很是焦急、他很擔心捐髓又會再次中斷。
3天后,小廖接到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通知:他被安排在6月2日—6月6日捐獻造血干細胞,那位患者在地震中幸存。聽到此幸運消息,小廖臉上又入出了久違的微笑。為了這次的捐髓,他足足等了一年半。
他無償獻血和捐髓的公益行為是大學時代開始的。他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接受采訪時說:“我當時看到周圍很多老師同學都無償的獻血和把自己的血液樣本加入骨髓庫里,自己也是出于好奇,也想用行動來表示自己的愛心。”2006年12月6日,他加入中華骨髓庫,并留下5ml血樣樣本,終于完成了自己許下的愿望,成為一名中國捐髓志愿者。8個月后,他接到福州市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干細胞通知說:他留在中華骨髓庫血液樣本與四川北川的一位血液病患者低分辨配型成功。當時聽到這個遲來的消息,欣喜若狂,心里非常的激動,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好事多磨,2007年底,在廖小榮同學準備好捐獻骨髓時,那位患者被告知病情惡化,暫時無法移植骨髓。此時,小廖的等待變成了漫長的牽掛……
今年2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小廖再次接到通知,患者病情好轉,捐髓可以進行了。記者就問他,捐髓對自己的健康會不會造成影響,他很樂觀的說:“我事先已經了解這些方面的情況,而且我還讀過有關的醫書,我從小就喜歡鍛煉,身體很棒,不會有太大影響。”
目前,廖小榮住進福建省腫瘤醫院干細胞采集中心,身體狀況良好,飲食沒有特別的要求。他的經管醫師王杰松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說:“這幾天他主要是接受動員劑注射,將他骨髓里的造血干細胞“趕”到血液中來,明天將進行第一次造血干細胞的采集,當天將采集到的造血干細胞送往四川華西醫院,并及時移植給北川患者。接下來,看北川患者的情況而定是否進行第二次采集。如果一切順利,后天他就可以出院了。”
福建省內各大高校大學生被廖小榮的勇敢和愛心行為所感動,紛紛表示愿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行列中來,用實際行動來幫助震區同胞和需要幫助的人們。
這兩天來,前往看望和鼓勵廖小榮同學的人們絡繹不絕。誰也沒想到,在茫茫的人群關注中,廖小榮的父母至今還不知道兒子的大愛舉動。
據介紹,中華骨髓庫的建設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影響。中華骨髓庫已為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挪威、日本、瑞士、韓國、阿富汗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患者提供了檢索查詢服務,其中 40多名捐獻者為境外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我國人口眾多,數以百萬計需要移植造血干細胞拯救生命的患者正在翹首盼望。中華骨髓庫表示,在2010年前建成一個100萬人份數據的資料庫,造福于國家和人民,造福于全球華人。
來源:環球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