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學生捐獻骨髓第一人
目前,我市有5260名骨髓捐獻志愿者,有3名成功捐獻,捐獻人數在我省居第二位
來元英、王鑌、于奇林3人的合影,中間為于奇林
大慶網訊(記者 魏艷麗) 6月23日,對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大三學生于奇林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天。就在當天,于奇林奔赴哈爾濱,為廣州市一名兩歲的男孩兒捐獻骨髓。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260名骨髓捐獻志愿者,于奇林是第3名成功捐獻者,我市捐獻骨髓的人數在我省居第二位。
我市首位大學生骨髓捐獻者
今年23歲的于奇林,瘦瘦高高,說起話來還有些靦腆。
可就是這個靦腆的男孩,卻有著足夠的勇氣成為我市首位大學生骨髓捐獻者。
說起于奇林捐獻骨髓的過程,還得回到2006年6月2日。“當時,我去大慶中心血站獻血,突然決定要成為骨髓捐獻志愿者,并留下了樣本。”
而問起為什么突然決定要捐骨髓,于奇林的表情有些黯然:“在讀初三的時候,我最好的朋友就被白血病奪去了生病,如果那時他能找到合適的干細胞配型,也許就不會死。”
好朋友的去世,對于奇林的震撼非常大,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留意骨髓捐獻的新聞,并成為捐獻志愿者,直至2008年2月19日,于奇林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接到省紅十字會的電話,說我的骨髓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我特別興奮,后來聽說對方是廣州一名兩歲的小男孩,我就特別著急,希望趕緊去捐獻。”
接到通知時,于奇林正在放寒假,家人也知道了這個消息。“父母一開始挺反對的,就是擔心我的身體,后來我跟他們講了許多關于捐獻骨髓的知識,他們也開始支持我了。”
父母的支持,讓后面的事情更加順利,通過再次配型和一系列的檢查,于奇林終于等來了捐獻這天。
本來,馬上要升入大四的于奇林,這個時間應該在準備期末考試,可因為捐獻骨髓,要在哈爾濱呆一周,他錯過了考試時間,學校知道后,專門給他辦了緩考。
問于奇林害不害怕即將到來的捐獻,他說,如果說完全不擔心、不害怕,也不是,但對于我們來說,這只是小小的奉獻,卻能挽救一個生命,太值得了。
骨髓捐獻志愿者逾五千
當天,在歡送于奇林赴哈的儀式上,我市前兩位骨髓捐獻者,來元英、王鑌,也出現在現場。
他們是專門來給于奇林加油打氣的,希望能通過親身經歷,告訴這個小弟弟,不要怕,捐獻骨髓之后,他們的健康沒受任何影響。
據了解,在素不相識的人群中,干細胞配型相同的幾率只有10萬分之一,來元英、王鑌、于奇林,就用這10萬分之一的神奇與幸運,挽救了別人的生命。
無償捐獻骨髓是獻血的一部分。我市在1991年開展無償獻血活動,是全國最早開展無償獻血的城市之一。
2003年,我市開展了捐骨髓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260人采集血樣,成為骨髓捐獻志愿者,有3位成功捐獻。
而在我省一共有26人成功捐獻骨髓,其中哈爾濱有23人,我市捐獻骨髓的人數位居全省第二位。
呼吁市民加入捐獻骨髓隊伍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于身體的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能制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
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干細胞。
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市中心血站呼吁廣大市民,加入捐獻骨髓隊伍。
市中心血站的郭樹儉說,捐獻骨髓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人體內的骨髓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失血或捐獻骨髓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0天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即可恢復到原來水平。
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干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同時,也不會減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
來源:黑龍江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