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給妻子送飯,他多希望拎的是妻子的“生命種子”
“我能理解你,不管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我都特別感謝你。”
——李潔
A
■ 曾經,一個幸福的女人
住院的當晚,
她說自己從沒睡得這么香
李潔還有一個幸福的家:11歲的兒子已上5年級,聰明可愛,是自己的開心果;大學時代就開始戀情的老公鄭江濤,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當老師,性格沉穩,年輕有為。
白血病這3個字,李潔一直覺得離自己很遠,從小到大,自己身體從未出過大毛病,也就在幾個月前,才感覺到身體有些不舒服,沒勁。就在住進醫院血液科的當天晚上,打著點滴,李潔還是安穩地睡著了,她說,自己從來沒覺得睡得那么香過。
B
■ 曾經,一個美麗的夢
化療4個月,丈夫說,
相信這世界上肯定有能跟你配型成功的人。
根據治療方案,李潔開始了化療。好在經過兩個療程的化療后,李潔的病情有所緩解。但一家人不放心,問主治大夫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手段。得知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效果最徹底,家人立即決定尋找造血干細胞。
那段時間,化療非常痛苦,李潔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可她知道自己必須堅持,孩子才11歲,還沒有成人,父母都是60多歲的人了,因為她的病情,整夜整夜睡不著覺,丈夫也為了陪她治療,請了一年的假。
但對于能否找到合適的骨髓,李潔一點信心也沒有。目前國內配型成功的還不到1000人,自己哪有那么幸運。
去年6月18日早晨6點多,鄭江濤就把李潔搖醒了。他感慨:“李潔啊,你知道嗎,任何成語都是有來歷的,你知道‘無獨有偶’這個成語吧,我相信這世界上肯定存在著能跟你的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接著,鄭江濤神秘地對李潔說:“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咱爸咱媽以前還有一個孩子,你們配上型了。”
C
■ 曾經,一場巨大的驚喜
找到初配成功者 65歲的老父親忍不住笑出了聲
鄭江濤的夢真的靈驗了。就在那天上午,李潔接到了中華骨髓庫的電話,通知和她初配成功的造血干細胞找到了,并且對方同意做高配,移植的問題應該不大。
“還真幸運,一找就找到了。”李潔覺得老天還是眷顧自己的,她一下子重新燃起了希望,那一天,也是她第4個化療過程的最后一天。
后來,李潔聽母親說,65歲的老父親在從醫院回家的車上,高興得忍不住笑出了聲。
李潔繼續進行著化療,想進一步鞏固病情。
但到了7月5日,主治醫生張濤突然對李潔家人說,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細胞供者失去了聯系,可能要重新再找。
無奈之下,家人發動所有的關系,在新加坡、美國、日本等地的骨髓庫中重新尋找。但結果讓他們很失望,凡有華人的骨髓庫中,都沒有發現與李潔相配的骨髓資料。
李潔的親戚也都知道了這個情況,包括她的表妹、表弟們,都愿意與李潔做配型。可李潔心里清楚,親戚們配型的成功率其實和陌生人是一樣的。
主治醫師張濤說,對白血病人來說,病情惡化一次,移植后長期存活的概率就降低一些。
D
■ 如今,一個可怕的現實
李潔沒有哭,她說:“他要是給我配上型,肯定會來救我的。”
而此時,那個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細胞供者還是杳無音信。
一家人仍然在四處尋找這個也許可以救命的陌生人。
坐等不是個辦法,鄭江濤決定親自到北京,到中華骨髓庫去打聽。但那里的工作人員無奈地對鄭江濤說,供者可能是因為家里不同意,一直不愿意再做體檢,勸他放棄。但那次還是有收獲的,鄭江濤得知了配型成功的志愿者是河南鄭州的。
通過大學時代的河南同學幫助,李潔與河南省紅十字會取得聯系,希望能勸說供者。但省紅十字會同樣表達了無奈,勸他們放棄。因為捐獻造血干細胞是自愿的,即使配型成功,對方也有不捐的權利。
最疼愛她的舅媽聞訊,抱著李潔哭起來,李潔沒有哭,那天,當著家人的面,她也不知道怎么就脫口而出:“他要是給我配上型,肯定會來救我的。前輩子我們是兄妹,這輩子我們是姐弟啊。”
好在李潔的病情控制住了,家人只能邊治療邊等新的配型機會。
今年春節過后,李潔的病情再次復發,并且加重。醫生不得不用大劑量的藥物化療,再次將病情控制住。但復發過兩次以后,單純的化療效果已經遠遠降低,就連治療效果最好的移植,手術長期存活的概率也僅有40%~50%的希望。
E
■ 如今,一個焦灼等待的家庭
“無論如何,河南的好心人給全家帶來了最后一線希望”
“你救救我們吧,再不移植,我愛人就沒命了。”今年6月10日,中華骨髓庫河南分庫鄭州工作站的顧國榮忽然接到鄭江濤的電話。
顧國榮很吃驚,因為去年底李潔家人與河南省紅十字會聯系過一次,當時捐獻無法進行,李潔家人后來一直也沒再聯系,他以為已重新找到了其他捐獻者,沒想到快一年了,他們還在等著河南這個志愿者。
顧國榮決定找到供者,無論如何也要勸說他改變主意。
7月2日,深受感動的鄭江濤,帶著全家人的希望,帶著準備好的禮物,連夜開著車趕到河南。第二天,他和顧國榮一起趕到新鄭市。但按規定,患者不能與捐獻者見面,鄭江濤只能待在新鄭等消息。
“決定來河南時,父親說,一定要問問人家有什么困難,無論捐不捐,咱們都要幫忙。”鄭江濤說,無論如何,河南的好心人給全家帶來了最后一線希望。
不過,他確實等來了好消息,一直極力反對的捐獻者的父母,態度有所緩和,答應再和兒子商量商量。當天,他就趕回家把喜訊告訴了家人,一家人再次點燃了希望。
F
■ 如今,一個女人最想說的話
“我能理解你,不管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我都特別感謝你”
由于大劑量的化療,曾引起李潔的肺部感染,10天前,她被送進了無菌艙中進行搶救性治療。
“如果不盡快移植,李潔可能會失去移植的機會了。”西京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濤說,他們也盼望著供者能盡快改變主意,為患者提供救命的造血干細胞。
“我和河南是有淵源的,我的外公就是河南人,后來逃荒到了西安,我也算半個河南人。”昨日,電話中李潔輕聲細語,聽得出她滿含的希望。
李潔說,如果能跟供者通話,最想對他說:“我能理解你,不管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我都特別感謝你。”
來源: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