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捐贈角膜的承諾昨兌現
專家說,愿意捐贈角膜的人越來越多,但信守承諾的并不多
□通訊員 傅躍增
本報記者 高麗莎
早報訊 昨天上午,與疾病抗爭了多年后,63歲的蔣昌如女士靜靜離世。她的女兒在悲痛中沒忘記母親的臨終囑托,打電話給浙醫二院眼科中心,兌現母親3年前的那份承諾:捐出眼角膜助他人重見光明。
三年前登記捐獻角膜
多年前,蔣女士就患上了肝病,從此開始了與病魔的頑強抗爭。蔣女士的兒子王先生說,母親的病有點帶遺傳性,早些年盡管情況不是特別好,但還處于穩定。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和爸爸在少年宮附近看見有捐贈眼角膜的報名點,當時就報名了,還留下了聯系方式。”王先生回憶,捐贈眼角膜一直是母親的一個心愿。但后來,報名的這個地方沒再跟他們聯系過,電話也打不通了。
2005年5月12日,蔣女士提議重新報名,在老伴的陪同下到了浙醫二院眼科中心填寫了志愿捐獻角膜登記表。蔣女士不但自己填了表格,還動員老伴也一起填了表格。
3年來,蔣女士一直沒忘記這份承諾。每次病重的時候都不忘提醒兒女,去世后一定要幫她踐行這份承諾。
昨天早上,蔣女士難抗病魔,在紅會醫院離開了人世。
“頭兩天,她還提醒我們別忘了捐角膜的事情。”王先生告訴記者,母親向來懷有一顆仁慈的心。四川地震之后,母親看見電視里受災群眾的畫面,趕緊叫王先生把自己的2000元積蓄,通過電視里播放的捐贈通道匯到銀行。“平常她就跟我們說,人去了帶走眼角膜也沒什么用,還不如捐給有需要的人。”
三年后不忘兌現承諾
昨天上午9點,蔣女士家人為完成她的心愿,第一時間撥通了浙醫二院眼科中心的電話。
浙二眼科中心成功摘取了蔣女士的一雙角膜,決定將這兩片珍貴的角膜,分別移植給一個一歲的孩子和一位40歲的患者。他們在蔣女士的幫助下,將重獲光明。
記者了解到,在浙二眼科中心填寫角膜捐獻表格時間超過3年的有400多份。
在器官捐獻沒有正式立法之前,這些表格只是填表當事人的一種意愿,并沒有實際法律約束力。填表當事人去世后,如果家屬不主動打電話到醫院,捐獻角膜的實施就無法完成。
浙二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說,以往很多角膜捐獻往往都是在病危時患者或家屬臨時決定的。像這樣3年前許下承諾,去世后家屬主動打電話來為親人踐守承諾的,在省內蔣昌如女士應該算是首例。“她們這種以信踐約的高尚行為,非常令人感動。”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