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艾滋 病服務組織網絡”執行主任漢寧頓·西亞胡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各種國際援助機構一直把對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的救治作為抗擊艾滋病的重點,但這只是抗擊艾滋病工作的一個方面。
烏干達“艾滋病服務組織網絡”名下目前有1500多個從事抗擊艾滋病活動的民間團體。西亞胡卡坦言,在烏干達這樣經濟基礎薄弱的國家,民間團體只能涌向獲得資助最多的領域,而無暇顧及抗擊艾滋病的根本——預防。
過去十幾年間,烏干達政府通過公開密集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將上世紀90年代初高達1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降至近幾年的6%左右。但過去幾年間,烏干達的“成功經驗”似乎不再奏效,抗擊艾滋病工作進入“瓶頸期”,全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徘徊在110萬名左右,感染率也在6%上下“止步”。
問題出在哪里?烏總統穆塞韋尼不久前在此間一次抗擊艾滋病國際會議上質問:“如果電臺上午10時播出抗艾滋病廣告,有多少人那個時候會呆在收音機旁?”言下之意,現在的宣傳手段已不合時宜。此外,在抗擊艾滋病宣傳活動中長大的一代人也出現倦怠情緒,一些人還誤認為有了“雞尾酒療法”,艾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癥。相應的知識傳播缺位,令許多烏干達人再次成為“高危人群”。
今年6月,在坎帕拉舉行的2008年艾滋病防治執行者會議上,與會代表提出,要取得抗擊艾滋病斗爭的成功,須加強協作、“防”“治”結合。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彼得·皮奧特特別指出,目前全球有87%的國家確立了明確且遠大的艾滋病治療目標,但僅有約50%的國家確立了與預防相關的目標。
皮奧特呼吁,應針對這種情況采取相應的宣傳措施,消除部分民眾的誤解,確保抗擊艾滋病戰役取得新的進展。
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332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50萬名感染者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眾多非洲國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