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四目相視,不用說一句話,似乎也能讀懂彼此的心聲
“去世后,我要把角膜捐獻給那些需要的人,讓他們分享陽光,這是我最大的心愿!”患有絕癥的46歲沈城市民王國民,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一天,無償捐獻自己的眼角膜。8月7日,記者聞訊趕至醫院,聆聽到一對父女關于眼睛與光明的故事。
父女
病榻上,46歲的王國民半倚著枕頭,只穿著背心的他骨瘦如柴,臉色白得像一張紙,說起話聲音低沉且微弱,唯獨那一雙眼睛,大而明亮,炯炯有神。
床頭,9歲的王菲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一張紅潤的娃娃臉上,一雙毛茸茸的大眼睛撲閃著。她拿起一條溫濕的毛巾,輕輕地、一遍遍地為父親擦拭眼角。
靜靜地望著這一幕,在場所有的人都屏息靜氣,生怕打擾父女間的交流。此時無聲勝有聲,目光在人與人之間執行著最真實、最感動的交流與傳遞。
再過幾分鐘,王國民將在“眼角膜捐贈書”上簽字。
往事
王國民是個孤兒,原籍吉林省梨樹縣。10年前,他獨自來沈打工,結識了家住沈河區新北街道凱旋社區的一位姑娘,二人自由戀愛并結婚,次年生下女兒王菲。
轉眼間,王菲6歲了,因為家中的一些變故,王國民與妻子離異。家中,只剩下父女二人相依為命。為了供女兒念書,王國民四處打工,并在街角支起爐子賣烤地瓜。冬日的夕陽常把父女倆的影子拖得老長……
去年3月,王國民無故嘔吐,體重驟降,去醫院檢查結果是:骨癌!沒錢治病,王國民只好拖著,逐漸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8歲的小王菲開始洗衣、做飯,并聽從病床上父親的“指令”,像模像樣地炒菜。
病危
這一道特殊的風景,很快被傳到社區、街道。經核實后,這對坎坷的父女被破格審批為低保戶,民政部門把王國民送到醫院治病。社區還花錢雇來護工照料老王,街道社區好心人輪流接送小王菲上學,學校減免了一切費用。
然而,愛心接力無法阻擋病魔肆虐的腳步。入伏以來,他數次昏迷,醫院相繼數次開出“病危通知單”。
心愿
由于進食困難,王國民已瘦得只剩下骨頭。小王菲學著護士的樣子,不時為父親翻動身子,“爸爸渾身不住地疼,有好幾次把筷子都咬斷了……”7日上午,王菲找來凱旋社區主任張詠紅,說:“我爸爸說想捐獻眼角膜!”
張主任走進病房,王國民睜著一雙眼睛,使勁地點點頭。新北站街道社保科張家菊科長聞訊趕來,證實消息后,撥通了沈陽何氏眼科眼角膜庫的電話。一切溝通達成后,當日14時,何氏眼庫派工作人員抵達沈河區第五人民醫院。
14時10分,工作人員將一份“無償捐獻眼角膜協議”遞到王國民手中,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王國民莊嚴地簽名并按了手印。
光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小王菲嘴里,竟流利地背出顧城的一首朦朧詩。她說,這首詩是爸爸的最愛,記者真的沒有想到,曾經四處漂泊打工的王國民,竟還是一名朦朧詩愛好者。
“你爸爸為什么要捐獻眼角膜呢?”“是為了回報社會的愛,去幫助那些失明的人嗎?”“奧運馬上開始了,是為了讓角膜移植的人能看到奧運會嗎?”病房內外,大人們的問話此起彼伏。
小王菲沒有回答,只是一個勁地替父親擦拭眼角的淚花。父女四目相視,不用說一句話,似乎也能讀懂彼此的心聲。
來源: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