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獻血有好處
來丹麥這么久,還真沒仔細研究過當地人對獻血的看法。一天下午,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東橋綜合體育館的游泳池邊,記者向女救生員蒂娜提出了這個問題。蒂娜說,她在上高中時就自愿報名獻過血,她的同學也都參加了獻血,每人一次獻500毫升。在丹麥,人們獻完血后不吃補品,只稍微休息一下就開始正常工作了。蒂娜的回答很輕松,卻讓記者吃了一驚。因為在國內,人們一般只獻200毫升血就要大補一頓,休息好幾天,很多單位還發給獻血者一筆營養費。聽到記者描述中國人的獻血情況時,蒂娜吃驚了。她說:“獻血是為了幫助別人,有報酬不就成了賣血嗎?”
哥本哈根大學醫學研究所的磨紅玲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個成年人約有5000毫升血,其中血小板和血細胞(多數為紅細胞)占總血量的40%。紅細胞在體內只能存活120天,你不獻血,紅細胞也會死,而且還需要你排泄出去。如果你獻了血,就省得排泄死掉的細胞了。所以,對于一個健康的人來說,適當獻血不但對身體無害,反而有益。
至于有些人獻血后會有不良反應,丹麥醫學博士尼爾斯說:“一般情況下有兩個原因:一是醫生取血速度太快;二是取血量過大。丹麥人一次獻血400至500毫升都沒問題,中國人獻200毫升就更不會有問題了。”
獻血完全自愿,沒有報酬
在丹麥,采血機構是醫院。每隔一個月,有關醫院就會到各大政府機構和私營公司去采血。獻血完全自愿,政府不給單位下獻血指標。
丹麥國家大學醫院的比爾吉特醫生告訴記者,在丹麥,身體健康是獻血者應具備的首要條件。肝炎、肺結核、心臟病、艾滋病及其他傳染病患者不能獻血。采血前,醫院要對志愿獻血者進行嚴格的身體檢查,檢查項目和中國相似,但出結果的時間卻不一樣。比爾吉特說:“我聽說在中國,獻血者的化驗結果好像幾個小時后就能出來,速度太快了。要知道,HIV(艾滋病病毒)的檢驗結果起碼要一周才能出來?!?/FONT>
在丹麥,獻血的第二個條件是完全自愿,不搞部門競賽。第三個條件是獻血者必須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比爾吉特說:“從血的質量看,年輕人的血更好些,因為他們血液中的激素比較平衡,但年長者的血也沒有大問題。所以我們在取血時,對年長者沒有限制。如果一位年長者來獻血,體檢又沒發現問題,單純因為年紀大被拒絕獻血的話,他可能會以你不平等待人為由起訴你呢?!?/FONT>
過去在丹麥,獻血后醫院會發點象征性的紀念品,現在什么都沒有了。記者的一位丹麥朋友曹本說,他第一次獻血后的回報是領了一瓶啤酒。“我和我的朋友尼爾斯一起去獻血,他特愛喝啤酒,也特愛獻血。我獻500毫升,他非要獻800毫升。結果獻完后就暈倒了。過了一會兒,他醒了,醫生問他感覺怎么樣。他說:‘沒事兒,你給我加一瓶啤酒就行?!攘藘善科【坪笪覀兙突丶伊?,他也真的沒事了?!?/FONT>
捐器官者大有人在
在丹麥,很多人覺得獻血就像剪頭發一樣平常,所以丹麥醫院的血庫并不缺血。除此之外,捐獻器官者也大有人在。救生員蒂娜告訴記者,在丹麥,大部分人都愿意捐獻器官,她也準備這么做。蒂娜說:“身體是父母給的,也是上帝給的,死后把某些器官捐贈給需要的人是一種光榮,這與火化或葬在地下沒什么區別。”
在丹麥,捐獻器官的手續非常簡單,捐獻者只需在生前和自己的私人醫生或者直接與醫院簽個協議即可。但是,丹麥供移植的人體器官仍比較缺乏,換腎者有時要等上一年。曹本的一位朋友就是因為沒等到合適的腎而死亡的。曹本說,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他的朋友就會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