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撿拾破爛為生的陳老太太,免費接受了眼疾手術復明后,見到來家中回訪的大慶眼科醫(yī)院于耀光院長(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大慶眼科醫(yī)院的專家來到國家級貧困縣—-黑龍江林甸縣中醫(yī)醫(yī)院熱情為當?shù)剞r(nóng)民檢查眼疾。
前不久,黑龍江省大慶市的劉志杰手捧丈夫高興慶的遺像,與接受高興慶眼角膜移植的受益者張寶一起來到北京奧運場館“鳥巢”前,完成了高興慶生前“要到北京看奧運”的愿望。
大慶眼庫成立一周年來,先后有15人無償捐獻眼角膜,有40人因此重見光明。捐獻者中,有許多人生前最大的愿望是想看看北京2008年奧運會,當他們意識到可能等不到這一天的時候,都表示要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幫助那些失明的人重見光明,讓他們用“我的眼睛看奧運”。
為了完成這些愛心人士的心愿,迎接第13個“全國愛眼日”(6月6日)的到來,慶祝大慶眼庫成立一周年,大慶眼科醫(yī)院特意組織了此次“用我的眼睛看奧運”活動,邀請到4位眼角膜捐獻者的親屬和4位重見光明的受益者來到北京。
大慶眼科醫(yī)院院長于耀光誠摯地說:“在奧運會開幕之前,能讓眼角膜受益者替捐獻眼角膜的愛心人士完成‘到北京看奧運’的愿望,看一看世人為之驕傲的“鳥巢”,觀賞一下我們?yōu)橹院赖摹八⒎健保w會北京奧運的氣息,感受人文奧運的氛圍,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冰心曾說過:“有了愛,就會有一切。”大慶眼庫成立一年來,就一直被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股股無私的愛包圍著,也驗證了冰心的這句名言。
15位角膜無償捐獻者,40人因此重見光明。這兩個數(shù)字并不大,但卻令業(yè)內(nèi)權威人士驚嘆。因為這兩個數(shù)字在很多大醫(yī)院都無法達到。
一年來,“捐獻角膜,留愛人間”,這種義舉正在大慶悄然興起,新時代的大慶人要讓角膜捐獻的文明之風吹遍油城,打造城市最美的篇章。
讓光明作證:15顆愛心帶來光明一片
晏洪福、王蘇慶、邢鳳艷……讓我們記住這些人的名字,他們平凡而又偉大。平凡,是因為他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偉大,是因為他們在生命彌留之際,無償捐獻角膜,給他人帶來光明。
在大慶,提起晏洪福,很多人都豎起了大拇指。晏洪福生前曾任采油五廠三礦一個基層單位的黨支部書記,多次被評為先進模范。2006年6月,他被檢查出患有肺癌。生命彌留之際,晏洪福毫不猶豫地向大慶眼庫捐獻了自己的角膜,成為大慶第一位角膜捐獻者。
“父親生前最大的愿望是想看看北京2008年奧運會。”盡管悲痛,但晏洪福的兒子還是為父親的義舉感到驕傲。晏洪福的角膜已經(jīng)讓三人得以重見光明。
2007年10月,大慶職業(yè)學院的鶴崗女孩董曉薇感動了很多大慶人。董曉薇在大慶就讀期間,同學和老師們得知她的家境貧寒,父母雙雙得了不治之癥后,積極地行動起來,幫助這個可憐而又堅強的女孩。遠在鶴崗的父母得知這一情況后非常感動。為了回報大慶的好心人,夫妻倆決定身后向大慶捐獻自己的角膜。
此事經(jīng)報道后,許多大慶人都伸出了友愛之手,幫助這個鶴崗女孩。董曉薇被大慶人的愛心包圍著。
同年11月22日凌晨2時30分許,董曉薇的母親不幸離開了人世,按照母親生前的遺愿,身后將自己的一對眼角膜捐獻給大慶。12月1日,三名大慶人成為幸運的受益者,鶴崗母親的光明,在三名大慶人的眼中得到延續(xù)。
讓光明作證:40位受益者用愛闡釋光明
張金樹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他得眼病已經(jīng)7年多。從2003年,他就到北京的一家眼科醫(yī)院排號等待角膜供體,但一等就是4年。去年10月,他聽說大慶成立了眼庫,就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報了名,沒想不到兩個月就等到了角膜,張金樹高興得一夜未睡。
“如果沒有無償捐獻角膜者的愛心,我重見光明的日子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呢,感謝那些好心人。”張金樹感慨地說。他還表示,要成為角膜捐獻的志愿者,身后把自己的那只好眼睛捐獻給他人,讓光明延續(xù)下去。
55歲的謝龍清,雙眼已經(jīng)失明20多年,如今又能欣賞這個美麗的世界了,他特別激動。20多年難見光明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怎能不叫人高興呢!謝龍清表示,雖然他沒有機會身后捐獻眼角膜,但他會勸導身邊的人積極加入到角膜捐獻的隊列中來,讓更多的人重見光明。
獲得愛,更要奉獻愛。40名受益者忍受過失去光明的痛苦,也感受到重見光明的快樂,他們將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愛闡釋光明。
讓光明作證:大慶2000名患者復明有望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黑龍江省目前約有3萬名眼病患者需要角膜移植,僅大慶市就有2000多人因角膜疾病致盲,需要角膜移植來恢復視力。
那么多人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他們還能重見光明嗎?
一個個角膜捐獻者用行動告訴他們,不久的將來,2000多名眼病患者有望重見光明。
紅崗區(qū)55歲的李嵐,讓女兒幫她聯(lián)系角膜捐獻的事情,并且做通了兄弟姐妹的工作,簽下了角膜捐獻志愿書。我們?yōu)樗欠N堅定的精神感動!
當齊齊哈爾龍江縣七棵樹鎮(zhèn)的農(nóng)民王琴用她最質(zhì)樸的語言、最真切地行動,闡釋捐獻角膜的真諦時,我們被她的質(zhì)樸所感染!
當解放軍駐大慶某部孫新建上校要用自己的行動,呼喚起大慶人捐獻角膜的愛心、幫助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時,我們被他的軍人情懷所鼓舞!
當伊春兩名身患絕癥的農(nóng)民,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要捐獻角膜,希望“為社會做一點事情”時,我們被他們的覺悟所震撼!
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用行動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激勵著他人。在他們身上,封建迷信觀念被打破,中華民族的美德得以彰顯。
一對角膜最多可以使8人復明。大慶眼庫成立一年來,已有200多人簽訂了角膜捐獻志愿書,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大慶2000多名眼病患者早日復明。
讓光明作證:用愛心延續(xù)光明
對于無償捐獻角膜這一義舉,大慶市文明辦給予了高度評價:愛心是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推動力,有了愛心,市民文明程度將會提高。而捐獻角膜正是這一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它反映了人們敢于向封建迷信觀念挑戰(zhàn),展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友愛互助的精神。隨著大慶市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活動深入的開展,捐獻角膜行動將成為油城一張最新最美的名片。
大慶眼科醫(yī)院于耀光院長接受記者采訪時,只說了一句話:“我們的愛心行動還將繼續(xù),光明的使命還將繼續(xù)。”
愛心將繼續(xù),光明將繼續(xù)。愛沒有終點,使命沒有目標。為了完成一個讓大慶2000多名眼病患者以及全國更多眼病患者重見光明的夢想,大慶眼庫決心肩負起更大的使命。
將這項光明的使命進行下去,大學生在行動:大慶師范學院49名大學生舉行了以“傳遞光明,奉獻愛心”為主題的大型宣傳活動,成立了大慶市第一個角膜勸捐志愿者服務隊。他們用實際行動,倡議更多的人加入到角膜捐獻的活動中。
做傳遞光明的橋梁,大慶眼庫顯示出更積極的姿態(tài)。日前,大慶眼科醫(yī)院組織部分角膜捐獻者家屬和受益者來到北京舉辦了“用我的眼睛看奧運”活動,圓了晏洪福等眼角膜捐獻者生前的夢想。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等20多家媒體紛紛采訪報道了這次活動。
光明將向世人作證:愛心將繼續(xù),光明將繼續(xù)!
來源: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