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消息,無疑給陷入困境的國內器官移植市場帶來了希望。對于努力推進腦死亡標準建立的跨國藥企來說,腦死亡標準出臺后,免疫抑制劑市場的擴容,才是最值得期待的。
重金投入培育市場
對于很多人來說,器官移植還是一個陌生而遙遠的詞匯。不過,這個名詞正隨著包括羅氏、諾華和安斯泰來等跨國制藥公司的推廣,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6月14日,一場特殊的運動會在上海舉行:參與其中的,500多名運動員,并非“普通人”,而是接受過心臟、肝、腎移植并恢復健康的人。這個運動會就是“中國移植運動會”。
此次的移植運動會并非首屆。早在2004年,首屆移植運動會就在諾華的倡議和獨家贊助下舉行,至今已舉辦了三屆。只不過,如今的移植運動會,諾華再不是唯一的贊助者。今年的第三屆移植運動會,羅氏和安斯泰來也成為了運動會的主要贊助者。
除了舉辦移植運動會外,在推進中國器官移植規范化方面,跨國藥企也是不遺余力。羅氏、諾華和安斯泰來三家跨國藥企幾乎都在與衛生部相關部門合作,推進器官移植登記系統的建立。此外,在對患者捐藥方面,三家藥企也都有不小的動作。
7月9日,諾華中國更是與衛生部簽署了“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諾華人與環境基金會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項目”第二期合作協議。據諾華中國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期合作的總投入將達2000多萬元人民幣,是當前我國器官移植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項目,合作期為2008年至2012年。
“特殊用藥”利潤豐厚
跨國藥企之所以舍得花費重金投入器官移植領域的規范化建設,與該領域市場空間巨大不無關系。
安斯泰來(中國)有限公司公關負責人丁燕寧對記者表示,隨著醫學外科技術的進步,器官移植已經成為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方法。器官移植與其他的外科手術最大的差別則在于,患者需要在移植后終身服用免疫抑制藥物。這也是安斯泰來盡管在中國因《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頒發,而遭受業績滑鐵盧之后,仍不減甚至加重在器官移植領域投入的重要原因。
據衛生部預估,中國每年約有30萬的患者死于肝衰竭,近100萬的患者接受透析治療,器官移植作為器官衰竭治療的最后有效手段,在中國的需求很大,因為這是很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其中很重要一個方面。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免疫抑制劑市場規模已達到約100億元左右。
不過,盡管器官移植這一市場空間巨大,但是藥企需要面對的是器官來源的短缺。腦死亡標準的出臺,則將對解決這一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據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陳忠華教授介紹,一旦腦死亡標準確立,腦死亡器官捐贈將成為器官移植的一個新的重要來源,這將會促進我國器官捐贈規模的擴大,也有利于相關免疫抑制劑藥物市場的擴容。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