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網訊 昨天,廣州南方醫院血細胞采集室里,正在采集造血干細胞的廣東省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中山)員工梁寶屏收到中華骨髓庫頒發的第1041份捐獻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成為我市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當晚,從梁寶屏血液中分離出的150ml造血干細胞“飛”抵重慶,并被植入病患者身上。
當天上午9時,梁寶屏躺上廣州南方醫院內科樓13樓血液科血細胞采集室病床,接受造血干細胞采集。“阿屏是患者唯一的希望。”中華骨髓庫廣東管理中心業務科副科長湯壽春說。
負責采集的廣州南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孫競介紹,阿屏的身體狀況良好,可以很順利地完成采集。“但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的成功率為60%,移植完畢還要面臨排異、感染等多道關口。”
梁寶屏在去年12月10日公司組織的獻血活動中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今年4月份,她得知自己與一名白血病患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初次配型相合。之后她經歷高分辨血樣檢測、體檢等程序,確定適合為患者捐獻骨髓。最終,梁寶屏履行承諾,捐獻造血干細胞。
“我將圓滿完成我的功課。”病床上的梁寶屏微笑著說,從知道“配對成功”后承諾捐獻,到現在基本完成采集,感覺自己做好了份內事,希望患者順利經過幾道關卡。截至發稿時,記者獲悉,由于昨天采集到的造血干細胞數量不夠,今天,梁寶屏將進行第二次采集。
記者從市紅十字會中心血站獲悉,自2006年6月15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管理中心中山工作站”成立以來,我市共有2357位志愿者像梁寶屏一樣抽取血樣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等待為病患者捐獻自己的造血干細胞。
■采集·現場
“當針頭插進時有點慌”
9月9日上午9時,梁寶屏躺上廣州南方醫院內科樓13樓血液科細胞采集室病床,接受造血干細胞采集。殷紅的血液順著導管流出梁寶屏身體,經過血細胞分離機后,造血干細胞被收集在儲血袋中,其余的血液又回流到梁寶屏體內。
13時45分,經過4小時45分的采集,150毫升造血干細胞從梁寶屏血液里分離出來。
16時30分,中華骨髓庫廣東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攜帶“生命種子”踏上往渝行程。
18時30分,“生命種子”飛抵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生命種子”于第一時間被送往病患者醫院。
醫生介紹,移植成功后,患者體內的造血系統、免疫系統將完全和梁寶屏一樣。
■當針頭插進手里時,有點慌
梁寶屏躺在床上,手上依舊系著入院當天護士為她系上的粉紅色患者辨識帶。志愿者時刻守在床邊跟她聊天,為她按摩手臂和背部。
“當針頭插進手里時有點慌。”阿屏笑著說,盡管之前已經有心理準備,但身上第一次同時插五個針頭,還是會害怕。她說,可能是沒有采集成分血的經驗,聽志愿者們說,這跟采集成分血差不多。
早上即將躺上病床時,她給老公打了電話,告知一切都好。家里12歲的孩子要上學,不能跟她一起來,但她時刻希望為孩子做榜樣,“我希望為她現身說法,告訴她我正在盡一個公民的義務。”梁寶屏望著天花板說。
■希望更多人參與,一起為生命帶去希望
“確實,整個捐獻過程,需要勇氣,中途,更有自己必須克服的一些困難。”梁寶屏說,這些困難不過就是自己的擔憂、針扎時的疼痛、手腿的麻和酸。
她說,“但我要克服的困難在生命面前顯得如此渺小。”采訪中,記者接觸到的相關工作人員,都覺得自己做的工作相當有意義,甚至是神圣的,這是一場生命接力。梁寶屏一直強調,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件有意義的事情中來,一起為生命帶去希望。
負責送造血干細胞前往重慶的工作人員說,“每次,我都覺得自己帶著一條命上路。”梁寶屏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是他自今年3月份以來送出的第五份“生命種子”。
■采集·花絮
“生命種子”的12小時旅程
9:00:在梁寶屏體內。
9:00—13:45:陸續從梁寶屏體內“跑”到掛在細胞分離機上的造血干細胞采集袋里。
13:45:被裝進上下兩層冰塊的藍色小箱子,上面寫著“中國紅十字會:中國造
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16:30:通過各個部門為“生命種子”打開的綠色通道,盡管是150毫升以上液體,照樣被志愿者抱著上飛機,“飛”往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18:30:到達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20:00:交接。
21:00:被移植進白血病患者體內。 陳健兒
梁寶屏的9月9日
6:30:起床,狀況良好。
7:00:打皮試針。
8:30:打第四針動員劑。
9:00:上細胞分離機,兩只手插上五條管。
10:00:兩只腿彎起來,躺久了感覺腰很酸。邊躺著邊接受媒體采訪。右手一直不斷捏著紫色的橡膠球。
13:45:結束4小時45分鐘的采集,狀態很好。
來源:中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