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前的龔夢瑤
“我是6月19日輸入造血干細胞的,現在我的血型從A型變成了O型,已經移植成功了。”9月20日,記者在杭州浙一醫院附近的一間民房里,見到了正在接受治療的龔夢瑤。
上學第一天,查出白血病
龔夢瑤清楚地記得,去年9月,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天,她被家人送到了醫院,醫生查出她得了白血病。
“暑假的時候,我還讓她多吃點棗子補血,誰能想到我女兒會得白血病呢!”龔夢瑤的母親李曉芳回憶,女兒起先是臉色蒼白,后來情況越來越糟,不斷出現牙齒出血、鼻子出血,還高燒不退。“女兒查出有白血病,我們就馬上趕到杭州治療。幸好醫生給她輸了血小板,情況才好一些。”
慶幸,在臺灣找到配型骨髓
在浙一醫院,龔夢瑤一直配合著治療,化療的過程,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在進行第四次化療時,小夢瑤承受不住化療的痛苦,病情進一步惡化。醫生建議,要盡快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否則將失去最好的治療機會。
龔夢瑤的父親龔允月是城西街道溪干村的一位普通農民,母親一直體弱多病,家中收入僅夠維持正常開支。如果進行骨髓移植,前期就要花去20萬元左右,后期治療還要30多萬。這對于一個經濟本來就拮據的家庭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龔夢瑤有個雙胞胎妹妹龔夢嬌,龔允月夫婦原指望著她能夠給姐姐捐贈骨髓。但是醫生告訴他們,孩子年紀還太小,不適合捐贈骨髓,需等到滿18周歲才行。
醫生的話,讓龔允月夫妻的心涼了一大截。小夢瑤的生命經不起等待,再不做移植,他們就要眼睜睜地看著女兒從他們的生命里消失。咬咬牙,夫妻二人東拼西湊,為女兒準備了骨髓移植的費用。“那時候,中華骨髓庫找不到合適的骨髓,最后,在臺灣骨髓庫找到一個27歲男子的骨髓,能和我女兒的骨髓相配。”
35天,無菌艙中度日維艱
6月19日,配型的造血干細胞從臺灣運送過來,輸入了龔夢瑤的骨髓中,從而完成了整個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關鍵一步。在無菌艙中,龔夢瑤經歷了真空期、感染期、出血期和造血恢復期。
龔允月夫婦為了照顧女兒,就在浙一附近租了一間屋子。他們每天給女兒做飯、送飯。“飯菜送進去,還要在微波爐里熱5分鐘消毒。這樣的飯菜,到她嘴里就沒有什么味道了。”
“幸好我女兒平時身體還不錯,在那里面,沒能活著出來的人也很多。醫生說,9個進去,能存活3個都算是不錯的了。”龔夢瑤告訴記者,在一同進無菌艙的9個人中,她是最早出艙的。
龔夢瑤同時告訴記者,在浙一醫院,年齡相仿的病友很多,很多都沒能堅持下來。她在醫院認識的一位病友,是一個15歲的吉林女孩,她的母親患了乳腺癌,每天堅持化療,還要照顧得了白血病的女兒。她們的堅強給了龔夢瑤很多鼓勵。“這一路走過來,都是病友的鼓勵,我才能堅持進行那么難受的化療。”
手術進行后的第35天,龔夢瑤終于順利走出了無菌艙,標志著造血干細胞移植術獲得了成功。如今,在不輸入血小板的情況下,她的造血功能基本接近正常。
“能夠活下來就行!”
出艙之后,龔夢瑤的頭上長出了如初生嬰兒般柔軟的毛發。她以前的頭發已經因化療全部掉光。她的身上也開始蛻皮,指甲也開始換甲。“就好像重生一樣,新的細胞在造血了,我身上很多的東西都在重生。連舌頭都是粉紅色的,非常敏感,一點辣的東西都不能碰。”
“現在我的免疫力很低,醫生說要多吃大蒜。大蒜是辣的,他就建議我們到超市買大蒜提取液吃,那東西真難吃。”龔夢瑤嘴上雖然抱怨著,但醫生的囑咐,她樣樣做到。
醫生告訴她不能吃海鮮,辛辣、冰的東西,要忌口。平時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能發脾氣。雖然龔夢瑤因為年輕還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過她已經很少發脾氣了。“冰的和辣的東西,以前我都很喜歡,現在都不吃了。”除了到醫院進行檢查,她從不亂跑,即使出門,也要戴個口罩。
由于龔夢瑤現在還處在免疫功能恢復期和移植物抗宿主期,目前身體有些排異,身上的皮膚很黑,臉上也長了一些黑黑的絨毛。李曉芳說,杭州的消費很高,“房子要1800元一個月,電費、水費還另外算。菜也很貴,最便宜的菜也要2元多一斤。兩個蘋果都要四五元錢。”
“我們家里的條件不好,爸爸媽媽給我花了那么多錢。妹妹為了我,在家做手工活,不能上學了,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龔夢瑤說,今年奧運會的時候,她看到國外一位游泳選手,曾經患過白血病,如今卻站在了奧運會的舞臺上。她也很希望自己以后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
雖然先前義烏市慈善總會和學校、村里人給他們捐了一部分錢,但是面對以后還要繼續治療的醫療費,這點錢仍然是杯水車薪。“我這個病最起碼還要看個兩三年,才能斷定病徹底好了沒有,中間還要花去很多錢……我真的很想活下去。”
來源:義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