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他開始為“艾滋媽媽”接生;10年來,先后有30多名“艾滋媽媽”從他手中抱過新生的孩子……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動力讓他無畏無懼,堅持做一份在常人眼中充滿了危險的工作?他是廣州市婦幼保健醫院婦產科主任音宣 慶山,同時也是廣州乃至全國第一個為艾滋病孕婦實施母嬰垂直傳播阻斷接生手術的醫生,更是在此領域展開研究的第一人。
(一)
1998年6月,已擔任婦產科主任的慶山接到一項特殊的任務,與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合作,首次為一位艾滋病孕婦進行引產手術。
艾滋病孕婦楊玲與男友都是靜脈吸毒者。半年前,她懷孕后打算和男友結婚。當他們去街道進行婚檢時,楊玲和男友都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當時,雖然沒有規定艾滋病毒感染者不能生育,但衛生部門一般都會通過計生部門扣發準生證。楊玲起初堅持要生下孩子,區防疫站找到她的父母,告知事態的嚴重性,楊玲最終同意做引產手術。
引產手術,在醫生們看來只是“小兒科”,但這次引產手術由于患者特殊,慶山和同行都非常緊張。做手術前,慶山穿上雨衣和高筒雨靴,頭戴摩托車頭盔,心里還是有些緊張。給楊玲做完引產手術后,慶山累得好像虛脫了一般。但楊玲無奈、傷心的表情,深深刻在了慶山心里,他想:一個“艾滋媽媽”為什么不能擁有生育健康孩子的權利?
晚上回到家里,慶山為了不讓妻子擔驚受怕,決定瞞住這事。但第二天,妻子就從他同事口中知道了,嚇得趕緊把丈夫昨晚換下來的衣服扔掉,生氣地對他說:“別跟我提這是你的職責,希望你以后別這樣冒失做事情了。”慶山只好安慰妻子,說艾滋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性這三種途徑傳染,他沒事,妻子這才消了氣。
從這以后,慶山的心里時時刻刻想著“艾滋媽媽”的事情,他認為,面對“艾滋媽媽”盼為人母的天性,只堵不疏,總不是個辦法。他對醫院領導說出了自己大膽的想法,得到批準后,他開始了對母嬰阻斷技術的研究。
1999年國慶節這天,一個叫趙小紅的臨產孕婦被一家醫院檢查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醫院當即拒絕為她接生。無奈之下,她只好向廣州市衛生局求助。市衛生局領導為難了,向慶山征求意見。慶山當即決定將母嬰垂直傳播阻斷接生技術在她身上進行首次手術試驗。
為趙小紅做接生手術那天,慶山和手術小組人員商議手術流程應該怎么設計、怎么做才能防范醫護人員受傷感染。慶山雖然很自信,但到了現場,他還是戰戰兢兢走進了趙小紅的病房。當他從手術室走出來時,累得汗流浹背,幸運的是孩子生出來后很健康,沒有感染。
(二)
慶山“成名”了,各種壓力也隨之而來。一回到家,妻子就將慶山的生活用品全部分出來,并給他準備了一套專用的碗筷。晚上睡覺時,妻子冷淡地扔給他枕頭和被子,他什么也沒說,拿著東西到沙發上睡覺去了。與妻子冷戰中,慶山每天下班后只好跑到外面吃快餐。一天,慶山碰到一個熟人的小孩,他從袋子里拿出剛買的蘋果遞過去。正當小孩要接時,他的父親沖了過來,大喊道:“兒子,不能吃,有毒啊”慶山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狠狠地將蘋果摔在地上。
別人的誤會和歧視,沒有把慶山打倒,他開始總結摸索防止術中感染的經驗。他讓醫院從國外買回防護衣和護目鏡。之后,慶山又設計了一張隔離臺,需要遞送的刀剪器械不再在醫務人員之間直接傳遞,都得從隔離臺上取。這樣一來,就能避免傳遞交接中被利器碰傷、劃傷的意外了。
不久,第二個“艾滋媽媽”找到了慶山。孕婦叫許慧霞,在車禍受傷緊急輸血時感染了HIV,直到她懷孕做圍產期保健檢查時才發現被感染。為了避免生產過程中的感染,慶山和同事們早就商定了剖宮分娩。離預產期還有一個多星期的一天上午,警鈴響了,慶山一邊招呼值班醫生,一邊飛速地奔向許慧霞的病房。
這時,許慧霞的羊水已經破了,更要命的是,羊水是紅色的。也就是說,子宮內出血了。出血就意味著孩子受感染的可能性成倍增大。當許慧霞躺在手術臺上時,羊水已呈污濁色。一分鐘后,許慧霞的手腕和腳腕被固定在產床上,麻醉師也預備好了針劑,主刀的慶山開始手術,胎兒終于被取出來。慶幸的是,許慧霞經過急救脫離了生命危險。孩子HIV抗體測試為陰性,母子平安。
回到家,慶山把這事對妻子說了。妻子被這位“艾滋媽媽”的母愛深深感動了,她流著淚對丈夫說:“以后,我不阻攔你了。今晚就不要睡沙發了。”
(三)
經常為 “艾滋媽媽”產檢、接生,慶山在圈內漸漸成了 “名人”。全市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的醫生一旦發現艾滋病孕婦,首先就會想到慶山,給他打電話。除了為“艾滋媽媽”做接生手術,他開始把自己的手機當成咨詢熱線使用,為那些“艾滋媽媽”排憂解難。
當然,也有少數艾滋病孕婦吃了抗病毒藥物,因受不了身體的反應折磨選擇了做引產手術。每每看到艾滋病孕婦痛苦的表情,慶山心里也很難受。后來,慶山想到一個辦法,把剛剛生完孩子的“艾滋媽媽”和正在經歷懷孕的準媽媽召集到一起,讓她們互相安慰、互相傳授經驗。讓他欣慰的是,聚會的效果很好,很多“艾滋媽媽”因此而相識,她們建立了QQ群相互聯系、互相鼓勵,共同分享難以向別人述說的煩惱和歡樂。
慶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悲劇降到最低。除了一例母嬰阻斷失敗,其余的寶寶都很幸運地躲過了艾滋病病毒的侵擾。(文中的“艾滋媽媽”均為化名)
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