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青年在深圳車禍死亡,家人決定捐獻器官,是國內首位捐獻的少數民族居民
本報訊 布依族青年楊杰車禍中不幸腦死亡,家人決定將其器官捐出,讓其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得以延續。捐出眼角膜至少可讓6人重見光明,其他器官至少可讓7人“重生”,楊杰系我國捐獻者中捐獻人體器官最多的一位、第一個捐獻皮膚的人、也是第一位捐獻人體器官的少數民族居民。昨日上午,在深圳光明新區公明人民醫院,專家對其進行了器官移植手術。
車禍深度昏迷腦死亡
楊杰老家在貴州省望謨縣打易鎮固保村,今年26歲,布依族。此前他在光明一家具廠任生產組長。一個月前,他剛回老家參加完爺爺的葬禮,那一次返鄉,是他和包括妻子在內的親人最后一次見面。葬禮結束后,楊杰帶著悲傷匆匆趕回工廠。
10月1日下午5時許,楊杰騎摩托車下班,行至田寮路口附近時,不知何故,楊杰駕駛的摩托車突然翻倒在地,將楊杰摔昏過去,后被送往公明人民醫院救治。不久楊杰陷入深度昏迷狀態,最終確診為“腦死亡”,生命只能靠呼吸機維持。
當天下午,同在工廠做工的一個老鄉將消息轉告給了楊杰老家的親人。
10月4日,當親人們趕到醫院時,面對ICU重癥監護病房緊閉的大門,他們頓時癱倒在地,聽到“腦死亡”的結果,其妻王立妹更是當場暈倒。
生命延續的另一種方式
這飛來的橫禍使楊杰的家人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中。當醫生宣布楊杰腦死亡后,哥哥楊帥和弟媳王立妹經過一夜的痛苦思考,并做通父母及其他親屬的思想工作后,決定將楊杰的有用的器官捐獻給出來,造福他人。
王立妹說,老公2003年就來廣東打工,今年剛滿26歲,家中還有年過六旬的父母,還有一個不到5歲的女兒,不成想突如其來的意外奪走了他的生命,給家庭帶來致命的打擊;但是老公已經沒有救回的可能,為了使別的家庭不再承受這種痛苦,我們只有忍住自己的悲傷,決定用他的器官去幫助別人,這也可以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王立妹相信,能幫助他人是一件好事,九泉之下的老公一定支持她這么做。
楊帥聲淚俱下地告訴記者,弟弟在家具廠上班,盡管工作很累、收入微薄,但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身邊的人碰到困難,他都會盡力給予幫助。因此,在弟弟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他和弟媳商量:“等楊杰過世后就將遺體器官捐獻出來,去造福他人。”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這家人能作出這樣的決定確屬不易。
捐獻手續十分復雜
前日下午3時,醫院ICU重癥監護病房內,王立妹和楊帥在器官捐獻志愿書上認真寫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相關信息。
“阿妹,堅強一點。社會謝謝你們。”中國器官捐獻聯盟深圳市紅十字會中國器官捐獻辦公室項目推廣及執行主任高敏輕輕將王立妹摟在懷中,親切地安慰著她,淚水模糊了大家的雙眼。
談及楊杰器官捐獻,高敏說,時間緊迫,手續復雜,器官捐獻要尊重器官捐獻者親屬的意見,而捐獻者親屬的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人體器官捐獻非常少。不過,高敏告訴記者,遺體器官捐獻是一件需要非常謹慎處置的事,必須依法行事。根據器官捐獻的相關要求,器官捐獻志愿書填寫很復雜,有捐獻者資料、直系親屬資料、無償捐獻器官選項及捐獻者聲明和簽署等內容,有的資料還需醫院出具。現在楊杰家屬的相關資料正在辦理之中。
■遺愛
楊杰為捐獻器官最多者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公明人民醫院。高敏一直在醫院忙著整個捐贈過程。據她介紹,手術必須在楊杰家人同意放棄治療、病人心臟停止跳動之后才可以進行,如果一切順利,器官完好,楊杰捐獻的眼角膜可以讓至少6個人重見光明,其他器官至少可以讓7個鮮活的生命得到“重生”。
來自上海、北京、廣州的專家團隊的7名醫生正在手術室里緊張地工作,摘取楊杰遺體的器官。10時53分,手術圓滿完成。
“目前,深圳還沒有進行器官捐獻移植的資質,來自上海、北京、廣州的專家團隊的7名醫生已對楊杰進行了器官摘取手術。”高敏告訴記者,楊杰捐獻的人體器官包括心臟、肝臟、腎臟(2個)、眼角膜(2個)和皮膚。“他是捐獻者中捐獻人體器官最多的一位。同時,楊杰也是我國第一個捐獻皮膚的個人、第一位捐獻人體器官的少數民族居民。”高敏這樣告訴記者。
想到器官還有可能讓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續,站在手術室外的楊杰妻子王立妹和哥哥楊帥稍感欣慰。
來源:南方報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