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10:02:33 來源:半島晨報
在艾滋病預防志愿者的工作中,委屈和誤解是家常便飯,但沒有人去計較這個
志愿者們已經把自己當成了艾滋病感染者的朋友。(攝影記者 范佳德 實習生 王曉瑩)
在常人眼里艾滋病感染者和那些高危人群是那么讓人恐慌和厭惡,有一個群體卻把這些人當成朋友,他們就是那些默默工作的防艾志愿者。“艾滋病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可怕,和感染者及高危人群在一起,只要平等對待他們,把他們當成你我的兄弟姐妹就可以了!”預防艾滋病志愿者說得簡單,其實他們的工作是伴著眼淚、委屈、不理解一起進行的。
上門苦勸KTV里受冷嘲
“幾年前做這樣的工作更難,有些人甚至辱罵我們,我們的臉燒得要命。那時候語速也快,心想快說,說完就走。”
2007年春節前的一個夜晚,幾名男女推開了某KTV的大門,見這幾個人進門,一些服務人員不屑地撇了撇嘴。“你們又來啦,這不是攪我們的局嗎?”來者中的大連市紅十字會秘書長楊杰緩慢地說出此行目的——為該KTV的服務人員宣傳預防艾滋病(以下簡稱預艾)知識。沒等楊杰和同行的志愿者把準備好的資料和安全套發放下去,他們面前的服務人員已經走了大半。
“幾年前做這樣的工作更難,有些人甚至辱罵我們,我們的臉燒得要命。那時候語速也快,心想快說,說完就走。”還有些人為了讓楊杰等人快點走,對他們不大禮貌。
有一段時間,楊杰和同事們宣傳預艾知識,每天工作到很晚,引起家人的不理解,楊杰于是把女兒帶在身邊,“一些人看到我女兒都很驚訝,接著就禮貌起來,他們說‘你們也太不容易了,這樣吧,我們少收入點,聽你講課’。”楊杰的女兒看他工作這么辛苦,還不被人理解,說:“老爸,你的工作太難做了,我為你感到驕傲。”幾年工作下來,一些人已經認識了楊杰和其他志愿者,經常會以“老師來了,歡迎你們”為見面語。
深入接觸和被排斥者做朋友
“這些人本質都很善良,是周圍人的不理解和歧視,引起了他們本能的反擊和回避。”
和已經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人做朋友比向沒有接觸過艾滋病的人做宣傳要簡單些。在大連的預艾志愿者中,有一些人必須和艾滋病感染者接觸,并和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做到這一點也不太容易,因為他們的防范心理特別強,我們首先要做到平等看待他們。”志愿者張羽說。
張羽剛大學畢業沒幾個月,在校園時,她接觸了一些預艾志愿者,從此她的生活被改變了。張羽說,是一個孩子的真實生活打動了她。“一個三口之家,男主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女主人隨即失業,夫妻倆帶著孩子小心翼翼地生活著。沒想到鄰居也知道了這事兒,都拒絕和他們打交道,也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的小女兒玩耍。無奈之下,這一家子只能躲到一個閉塞的地方度日。”
現在的張羽和另一位志愿者趙銳一起和一些艾滋病感染者交往時,都已不在乎會受多少委屈了。“跟他們接觸久了,就會發現,這些人本質都很善良,是周圍人的不理解和歧視,引起了他們本能的反擊和回避。他們面臨的難處太多了,具體到人情交往、工作、治療等都是問題。”如今在一些感染了艾滋病毒的特殊人群中,不少人都把張羽和趙銳當成了好朋友。“他們甚至連腳氣、肚臍眼冒水等病發細節都眼淚汪汪地告訴我們。他們已經把我們當成親人了。”
趕走恐懼爭取更多人的理解
“當我們面對一些感染者時,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之后,我們會問他們還需要些什么,有些感染者會說,他們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
幾年前,一個在某大酒店工作的女孩子被感染了艾滋病毒,她當工人的父親知道了女兒的病情后,活生生地把女兒打死在床上。“這是一個因艾滋引起的極端事例,其實,我們從這里可以感受到人們對于艾滋的恐懼和極度厭惡。”趙銳說,做志愿者時間長了,她不管遇到任何人都會把預艾知識掛在嘴邊。“一次,我打車回家,當司機知道我是預艾志愿者時,一個勁兒地勸我‘一個姑娘家,干點啥不好,非跟那些人打交道’。可見,宣傳預艾知識多么重要,正確理解和對待艾滋病感染者更為重要。”
和趙銳一樣,多位預艾志愿者希望更多專業人士加入他們的隊伍。“當我們面對一些感染者時,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之后,我們會問他們還需要些什么,有些感染者會說,他們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記者和艾滋病感染者小易聊天時,他也透露過類似想法,“我和其他感染者時常會有厭世的想法,大家可能不會理解一個感染者的內心感受,當生活把你關在一個黑屋子里,連扇窗戶都沒留,那是什么滋味?”
采訪快結束時,趙銳和張羽跟記者一起算一個數字:她們每一次到娛樂場所宣傳預艾知識,至少會有十幾個人仔細傾聽。從2008年7月份開始做志愿者的她們如今已經到16家娛樂場所做義務宣傳。“聽我們宣傳的人數應該是200多位,再看看楊杰秘書長和其他志愿者,他們已經做志愿者工作5年多了,細想一下,有數不清的人學會了預艾知識,可以預見,只要有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預艾的工作中,總有一天,人們提起艾滋病,將像提到感冒、發燒一樣平常。因為艾滋病并不可怕。”A04a
(記者 王曉梅)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