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世紀瘟疫背后的中國之痛
人民網 2008年12月03日11: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美國《僑報》12月2日發表社論《世紀瘟疫背后的中國之痛》指出,在中國,艾滋病的傳播、蔓延,不僅是一種醫療衛生問題,還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折射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的階段、存在的矛盾與沖突。防治艾滋病,不光要治標,更要治本。而治本之道,就在于與解決中國的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相配套,與民生工程相配套,如發展不平衡問題、農民工問題,醫療保健問題,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呼喚全社會的人文關懷,減輕對患者的歧視、冷漠,不讓他們成為社會上被遺忘、被輕視的一群,這也判定“和諧社會”的一個指標。
社論摘錄如下:
昨天(12月1日),2008年最后一個月的第一天,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將每年的這一天設為“世界艾滋病日”20周年的日子。
媒體報道說,當天,北京在中國國家體育館“鳥巢”上懸掛了代表向艾滋病宣戰的標志——紅絲帶;全國數十個城市的醫療人員走上街頭和社區,開展“防艾”宣傳活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副總理李克強走進北京專門收治艾滋病患的地壇醫院,考察首都的“防艾”工作。
中國總理溫家寶則在兩天前便專程趕赴到“中國艾滋病重災區”之一的安徽省阜陽市,深入村莊,看望艾滋病患者、孤兒和基層醫護人員。這是他自2003年擔任總理后,每年的這個時候必做的“功課”——在當今的世界政治人物中,這確實罕有。胡溫之所以高調宣示艾滋關懷,顯示出艾滋病這一“世紀瘟疫”,已經帶來深切的中國之痛,必須舉全社會之力克之。
自27年前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今年7月底發表的《2008年全球艾滋病疫情報告》: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達3320萬人(平均每天有7000人被感染),2007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為250萬人,因該病死亡人數約有200萬。
中國衛生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底時,大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達70萬,截至今年9月30日,大陸累計報告艾滋病病例26.4萬余例,今年新增感染者和患者近4.5萬例,全人群感染率為萬分之五(全球人群感染率則為中國的10倍)。
中國艾滋病疫情雖說仍處于“總體低流行”狀態,北京當局近年來防治艾滋病工作也獲得國際社會認可,但令人擔憂情況依然存在。
首先,中國被幾個艾滋病感染的高發國家包圍著,受到嚴重的外來艾滋病威脅。調查發現,不僅毗鄰中國西南的緬甸和越南艾滋病感染率高,即便是在流入哈爾濱市的俄羅斯人中,其感染率也非常高;而與中國西北接壤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則集中了全球高達98%的海洛因(毒品對艾滋病毒二次感染可起到推波助瀾作用),這也是為什么云南、廣西、新疆和廣東等地成為大陸艾滋病感染人數較集中的省區。
其次,艾滋病例的傳播地區呈擴散趨勢。在全國2000多個縣和縣級市(區)中,有發現病例的已占86.3%,甚至一些偏僻山區鄉村也有發現。
第三,在感染艾滋病毒人群中,有逾六成人不知曉自己已被感染。官方指,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許多人害怕受到歧視而不敢接受檢查、不敢暴露自己。
第四,艾滋病毒感染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20歲至40歲之間的男性占比較高,而且無收入的學生和低收入的農民工開始成為艾滋病毒感染和傳播的“高危人群”。如去年湖南省發現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有77.1%的是進城打工的農民。
因為這些農民工大多數遠離家鄉和親人,難敵城市生活的誘惑,加之普遍缺乏防治知識,一旦患病不僅無錢可治,而且容易發生二次傳播。
艾滋病既給患者的人生蒙上陰影,也釀造家庭悲劇,甚至引發犯罪等連串社會問題,大陸近年因此而爆出的個案不在少數。
所以,在中國,艾滋病的傳播、蔓延,不僅是一種醫療衛生問題,還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折射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的階段、存在的矛盾與沖突。防治艾滋病,不光要治標,更要治本。而治本之道,就在于與解決中國的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相配套,與民生工程相配套,如發展不平衡問題、農民工問題,醫療保健問題,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呼喚全社會的人文關懷,減輕對患者的歧視、冷漠,不讓他們成為社會上被遺忘、被輕視的一群,這也判定“和諧社會”的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