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0 10:12 來源: 衢州新聞網-衢州日報
為挽救一名北京的白血病患者,昨日一早,衢州學院(籌)經濟管理系的副主任丁奕便趕赴杭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據悉,丁奕是我省第30位配對成功的造血干細胞捐贈者,也是衢州第二位捐獻者。
這個捐獻的機會,讓丁奕期待了5年。“在國內與白血病患者配對成功的幾率為萬分之一,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丁奕說,2003年他就志愿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但一直沒音訊,想不到現在有人配得上了。
“前幾天,接到征求捐獻意見的電話時,我很興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丁奕說,捐獻造血干細胞是非常美好的人生體驗,身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對此也很支持,甚至比他還激動。
聽說丁奕要去杭州捐獻造血干細胞,學校領導、同事也都非常關心和重視,主動幫助分擔工作,確保他能按時去杭州。
對于丁老師來說,捐獻造血干細胞雖然只是他的個人行為,但卻影響了周邊一大群人。
“以前覺得捐獻造血干細胞是件很遙遠、很神秘的事,現在發生在周邊同事身上,才真正開始了解。”不少同事在贊賞丁老師行為的同時,也紛紛開始關注如何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如何成為志愿者等等。
“在網上看到全國有400萬白血病患者,但加入造血干細胞庫的志愿者卻只有患者的1/5甚至更少,這樣的數據令人心情沉重。”丁老師說,面對一個等待救治的生命,相信許多人會作出和他一樣的選擇。
記者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全市進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僅有1325人。“雖然短短兩年,衢州有兩名志愿者和白血病患者配對成功,但從整個面上看,情況并不樂觀。”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王文偉介紹,目前全國有400萬白血病患者,并以每年4萬人的速度在遞增,但進入造血干細胞庫的志愿者只有80余萬。雖然說配對成功的概率在1/400至萬分之一,但按照目前患者和志愿者的比例,配對成功率幾乎都在萬分之一。
對于目前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志愿者甚少的現狀,王文偉分析,這與不少市民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有誤解有關。“之前治療白血病采用骨髓移植的方式,骨髓是從脊柱直接提取,會給捐獻者帶來一定的痛苦。但從2002年開始,國內采用了血液循環方式提取造血干細胞,對被提取者的健康沒有任何影響。”
“成為志愿者是個人的自愿行為,但如果高配成功后,志愿者卻選擇放棄,這樣對患者的影響非常大。”王文偉提醒,由于從初配到高配成功,正式進入程序后,患者就會放棄原來的保守治療,加大化療力度,等待著志愿者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如果志愿者在這個時候選擇放棄,則會加速患者的死亡。 王文偉呼吁,希望更多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市民能充實到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來。“如果你能成為挽救別人生命的人,那是件十分有意義和美好的事。”他相告,只要年齡在18周歲至45周歲,身體健康,愿意進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可前往中心血站或獻血車,抽取5毫升血,填表后就可成為一名志愿者。
(記者 曾晨路 實習生 王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