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2 10:56:51
家里沒有電燈,恒敏平時只能借助燭光看看書。
2月7日晚,患再生障礙性貧血17年之久的張恒敏病情再次加重,噴血不止。父親借錢,連夜把他送到了大連市內的醫院搶救。
如果造血干細胞真的能夠配型成功,張恒敏和姐姐之間將上演一個令世人感動的故事,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斑@么個窮家,哪敢去想給兒子做這么大的手術啊!”張恒敏的父親張丙福說。
弟弟患病 姐姐們相繼輟學
大連大學北側和大黑山毗鄰的一處山坳里,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經拆遷了,殘留的幾間低矮的平房在廢墟中顯得孤零零的,這就是張恒敏的家。
剛到門口,58歲的張丙福熱情地迎出了門,站在門口,老張臉上略帶尷尬,“寒酸了些,這還是別人免費給住的呢。孩子得了這病,這些年都忙活他了。 ”
張恒敏出生在鞍山岫巖縣的一個農村,9歲那年,小恒敏突然口鼻流血不止,“到后來簡直像噴泉一樣往外涌。 ”下班回來的母親王素芹嚇壞了,隨后回來的張丙福抱起孩子往村衛生所跑,簡單的止血后,張恒敏幾經轉院,最終到沈陽的一家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幾乎崩潰的張丙福夫婦將家里所有積蓄2800元錢拿了出來,供恒敏住了4天院。在1992年那個寒冬臘月,王素芹和丈夫在醫院走廊里蹲了4天4夜?!昂⒆?歲那年,他大姐才14歲,剛念完小學,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大姐就出去干活掙錢了。 ”
隨著恒敏一天天長大,病情也一直在穩定和惡化之間反復,這些年來,為了給恒敏治病,一家人借遍了親戚朋友,但在龐大的醫藥費開支面前,這些錢往往只是杯水車薪。
在恒敏的大姐輟學外出打工后,他的其他3個姐姐也都陸續輟學,2002年,帶著一身的債務,一家人來到大連,希望在新的環境里能給恒敏帶來希望。可是一沒有文憑,二沒有技術,一家人只能靠簡單的體力勞動掙錢,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為救弟弟 四姐妹爭捐骨髓
今年2月7日晚上,26歲的張恒敏再次犯病,鼻子血流如注,嘴里還不時往外流血。張丙福借錢,連夜把兒子送到市內的醫院,恒敏的生命又一次被挽救了。大夫告訴張丙福,要想徹底從根本上治愈恒敏的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不僅需要有能和恒敏配上型的造血干細胞,同時還需要幾十萬元的醫藥費。
回到家后,一家人專門為恒敏手術的事進行了一次討論,4個姐姐爭著搶著要捐獻自己的骨髓給弟弟?!皠e爭了,就是配型成功了,我們到哪弄那么多錢做手術??! ”恒敏的話一下子令爭得面紅耳赤的四姐妹冷靜下來。
一旁的張丙福一個勁地嘆氣,恒敏的冷靜和懂事讓老漢越發感到不安,他總覺得自己這個做父親的沒有盡到責任,在孩子的生命受到病魔威脅的時候,他無法為孩子解除痛苦,更無法挽救孩子的生命。但在現實面前,四姐妹捐獻骨髓的事也不得不就此擱置下來。
樂觀面對 懇求親人別傷心
恒敏與病魔做抗爭已經17年了,自己的病情他也心知肚明。昨天,側倚在炕上的恒敏鼻孔仍然塞著棉球,他說看到親人們為他四處奔波他很難受,他也做好了應對一切的準備。這時,塞在恒敏鼻孔里的棉球又滴了一滴血,老張見狀趕緊上炕幫兒子又換了一個棉球?!昂⒆犹恍伊耍L在這個窮家里真是苦了他??! ”老張對記者說。由于家里沒有電燈,低矮的房屋里光線又不好,恒敏平時只能借助燭光看看書,一臺收音機便是他了解外界的工具。
老張給兒子換完棉球,坐在炕上摟著恒敏,雖然屋里的光線很暗,但借助微弱的燭光,仍能看到老張的眼圈里有淚光在閃爍。恒敏平靜地告訴父親:“別傷心了。最后的這段日子,老爸能天天陪在我身邊就好! ”A09b 記者孫勝慧 文/圖
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