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膜就保存在這種特制藥水里
目前,省紅十字眼庫的新鮮角膜庫存量為零,省紅會將在紅會志愿者中招募成立勸捐員隊伍
記者昨天從四川省紅十字眼庫了解到,該眼庫的新鮮角膜庫存量目前為零。眼庫主任魯齊告訴記者,目前各大醫院都有登記等待角膜的患者,僅眼庫就多達100多人。現在登記的患者,至少兩三年后才能等到移植手術。為了增加新鮮角膜的來源,四川省紅十字會醞釀在志愿者隊伍中招募“勸捐員”,但這一努力有可能會遭遇醫學、倫理、道德和法律上的尷尬。
現狀
新鮮角膜沒庫存有一枚就用一枚
在成都康橋醫院3樓樓梯旁,有一扇緊閉的房門上掛著“眼庫”的牌子,這就是眼角膜存儲間。房內擺著無菌箱、冰柜和無菌操作臺。魯齊指著其中一個三開門冰箱說:“這是4℃恒溫冰箱,上兩層專門存放新鮮眼角膜。”不過,現在這個新鮮角膜存放地,除了幾瓶沒開封的紅色角膜保存液和一只溫度計外空空如也。
據介紹,一枚新鮮角膜在保存液中能夠保存約7天。但實際上,新鮮角膜在該專用冰箱里不會超過3天,就會被移植到患者眼睛里。因為在眼庫登記等待角膜的患者已多達100多人。“角膜是有一枚就用一枚,根本沒有庫存,很多人苦等了好多年。”魯齊說。
現實
國外有富余角膜暫無部門來受理
和眼庫情況相似,省醫院的角膜庫成立十余年來也從沒有庫存角膜。“社會捐獻成功率低是主要原因!”雖然眼庫每天都會接到市民的電話咨詢,也有人當場表示愿意捐獻角膜并留下了聯系方式,但這些志愿者中80%都是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他們的角膜能夠派上用場,至少是數十年后的事。
在這些志愿者中還會有很多因素導致無法捐獻,如傳染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的眼角膜不能使用;志愿者去世后,家屬反悔不愿捐等。魯齊說:“現在臨床上可用的眼角膜越來越少,去年眼庫所在的康橋眼科醫院做了20多例手術,只有一例是來自廣元的捐贈,其余角膜全是由深圳紅十字會捐贈給四川紅十字會的。”
據了解,其實獲得鮮角膜最快、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接受外國眼庫捐贈。美國每年至少有10萬枚捐獻眼角膜,其國內患者僅使用4萬多枚,其余5萬多枚就能捐贈給其他國家的眼疾患者,受捐國家只要自掏運費就可以了,但我國目前沒有相應部門來受理此事。
尷尬
捐獻角膜遇難堪遠水解不了近渴
為了增加鮮角膜的來源,省紅會和眼庫工作人員做了很多努力。但這些努力往往會遭遇醫學、倫理、道德和法律層面的尷尬。為了宣傳捐獻眼角膜的意義,眼庫專門印制了
一些宣傳材料,在各種社會活動上發放,但前來登記捐贈者大都是年輕學生。雖然年輕人的角膜比較健康,可從實際情況看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翻開登記表,也能看到重癥患者和老人的捐贈登記,但醫生們也只能拿著捐贈志愿書干等捐獻者去世的消息。而這樣的消息,對任何人都是悲痛的事,讓人難以開口打聽。
據眼庫醫生介紹,有些捐獻者家屬當聽說為了保證角膜質量,需要取捐贈者的整個眼球拿回眼庫在無菌臺上操作后,就可能不愿簽字了。而按照要求,角膜捐贈志愿書上除了捐贈人簽名,其所有直系家屬的簽名缺一不可。
做法
向深圳醫院取經全省招募勸捐員
省紅會宣傳部副部長劉強說,省紅會借鑒深圳一家眼科醫院的做法,將在全省紅會志愿者中招募成立一支勸捐員隊伍。
劉強說,勸捐員的主要工作是到各醫院搶救室和重癥監護室,與病危患者家屬聊天,動員他們將親屬的眼角膜捐獻給即將失明的患者。但這個工作極其難做,很容易引起患者家屬反感。勸捐員除了在登記在冊的紅會志愿者中招募外,還需具備一定的醫療知識。角膜移植的受益者將只承擔約1
萬元手術費,所以勸捐員是從事公益活動,沒有報酬。愛心、耐心和責任心是勸捐員必須具備的品質。
招募到合適的勸捐員后,省紅會將統一培訓他們。一個勸捐員如何在一群悲傷至極的家屬中,勸說他們同意捐獻親人的眼角膜?培訓將從勸捐員說話的語速、語調到用詞,甚至一舉手一投足開始,這個系統的培訓計劃目前正在擬定,估計5月前能夠出臺。“不能讓家屬看見勸捐員,就像看到死神來了。”劉強說。
故事
勸捐角膜不容易忙碌一周沒收獲
27歲的瞿佳是一名護士,在眼庫成立后,作為省紅會眼庫志愿者,與捐獻者家屬的幾次交流讓她感觸頗深:一周前,瞿佳走進成都市三醫院腫瘤科病房,準備勸說一位上了年紀的腦癌患者捐獻眼角膜。“你干啥子哦,出去出去!”瞿佳剛把宣傳資料遞到患者兒子的手上,就被轟出了病房。在過道上,瞿佳連賠不是,好在家屬還算開明,看完宣傳資料后沒再對她發火。完全沒有“勸說經驗”的瞿佳在向4位病人家屬介紹了捐獻流程后,只得離開了醫院。
一周內,瞿佳沒有拿回一張捐獻申請表。她說自己只能算半個勸捐員,幾乎是捐獻者和家屬主動聯系眼庫后,她才回答一些家屬的疑問和進行必要的安慰。瞿佳表示她可能不會做職業勸捐員:“我都沒有信心說服自己親人捐獻角膜,更不可能每天去勸陌生人。”
□新聞鏈接
她3年勸96人捐出眼角膜
深圳器官捐獻志愿者服務隊隊長陳淑瑩今年29歲,是我國第一位職業勸捐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勸別人在去世后捐獻眼角膜。從2003年至2006年,她勸捐成功96例,幫助212人重見光明。
歐美人“共識”:捐眼角膜
在一些歐美國家,捐獻眼角膜成了人們的共識和“逝后意愿”:源源不斷的新鮮角膜讓無數人重獲光明。人口只有1500萬的斯里蘭卡,志愿捐獻角膜者超過500萬人,已向57個國家捐獻了5萬多枚眼角膜,至少10萬盲人因此受益,重獲光明。2007年大年初六,一名斯里蘭卡老人停止呼吸后,他捐獻的一對眼角膜,被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作為國禮鄭重贈給中國。
□名詞解釋
角膜移植
眼角膜是指黑眼球的表層,正常人的角膜是一層透明組織,厚0.4~1毫米。角膜移植是用健康人捐獻的角膜代替患者病變角膜的一種重要的眼科成形、復明手術。
捐獻程序
如果想捐獻角膜,首先需要找機會明確向家人和醫院表達身后捐獻角膜的愿望。在身體健康時就和大醫院的眼科聯系,填寫自愿捐獻角膜登記卡,也可在臨終前向家屬或醫生說明意愿,由家屬或醫生與眼科聯系,盡早通知眼科的醫務人員來切取角膜。很多人擔心捐獻眼角膜可能會影響捐獻者外貌,其實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填寫捐獻者個人資料,還需要填寫直系親屬或執行人的資料和簽名。 據《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