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華網 | 時間:2009年04月29日
從失望到希望再到失望,最終迎來了希望……上海26歲的白血病小伙子遭遇了如此大的波折才獲得了"救命骨髓"。昨天上午,來自無錫的女教師陳燁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采集,隨后,由交接醫生帶著"救命骨髓"抵達上海。
第一個志愿者"逃"了
26歲的小伙子患上了白血病,生命垂危
。在醫生的建議下,這位小伙子準備骨髓移植。這個準備接受"死亡"的家庭突然看到了希望。沒有多久,醫生就在中華骨髓庫尋找相匹配的造血干細胞。
這位志愿者是一位40歲的男性,為江蘇蘇州人。2009年3月份,白血病患者在上海的醫院準備,醫生也已經制定了移植計劃,而這位志愿者即將捐獻時,意外卻發生了。志愿者的母親怎么也不讓兒子進行捐獻,在母親的勸說下,志愿者自己也動搖了,開始拒絕捐獻。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也多次上門介紹骨髓捐獻的知識,但志愿者怎么也不愿意去捐獻骨髓了。
無錫女教師帶來希望
好不容易配對成功的志愿者就這樣跑了,已經做好準備的白血病患者無比傷心。病情在不斷惡化,拖一天,就有一天的危險。考慮到患者的病情比較緊急,中華骨髓庫江蘇分庫決定在現有的志愿者中重新進行配型篩選,終于找到了唯一一名與患者初配相合的志愿者———陳燁老師。
聽到這樣的消息,陳燁老師非常高興。她說,她可以救別人是她的運氣。昨天上午,記者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見到了陳燁老師,躺在床上的陳燁老師比較瘦。她說,她今年37歲,是無錫錫山某小學的音樂老師,2002年的時候,學校組織大家獻血,她參加獻血,同時也加入到中華骨髓庫。沒有想到一次不經意的舉動就可以救助一個人。據介紹,陳燁老師是我省第117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李花)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