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27日10:55 來源南寧晚報
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積極對話”項目走進校園
(本報記者藍彬彬)他們是艾滋病感染者,經歷的無奈、辛酸、自卑外人無法體會。令人欣慰的是,每個日夜里,他們守望生命,直面人生,由曾經的病人變成幫助他人的志愿者,重新獲得社會尊重。
5月25日晚上8時許,廣西醫科大學大學生俱樂部。來自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8所駐邕高校的100多名大學生防艾志愿者坐著圍成一個半圓,坐在他們對面的是3位艾滋病感染者,同時也是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廣西代表處“積極對話”項目的志愿者。三位來自云南、上海的艾滋病感染者現身說法,把自己如何感染艾滋病、如何重新獲得社會尊重等心路歷程與同學們一一分享。
坦然 守望生命直面人生
志愿者之一李曼向同學們回憶起那一段曾經灰暗的日子。“我是一名有8年吸毒史的人,在咨詢師和志愿者的幫助下,我戒毒停了1年零8個月。可是,3個月后,我又回到毒品身邊。那時的我非常孤單,感覺生活很蒼白。”李曼輕輕地說著,仿佛講述的是別人的故事。
“在我吸毒的8年里,(別人對)我失去了信任,更別談尊重。自從我加入志愿者隊伍后,我重新獲得了尊重。這些尊重彌足珍貴,我特別珍惜。”李曼坦然的一席話一結束,現場立即響起掌聲。
李曼是云南人,曾在警校念過書,她的聰明和靈巧還一度被稱為“全校最漂亮的女警”。2005年,她發起成立苦草工作室,專門服務于性工作者中的艾滋病感染者。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我要告訴同學們的是,請大家用大愛來包容艾滋病感染者!”志愿者周易說。
2006年3月,周易與另一名上海籍艾滋病感染者共同創辦了美麗人生PLWHA互助會,以感染者關懷為起點,利用同病相親的優勢,進行感染者的危機干預。
收獲 幫助別人重新贏得尊嚴
在互動交流環節中,大學生 們積極舉手提問。來自廣西大學的一名女同學提問說:“由曾經的病人變成幫助他人的志愿者,你們收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志愿者之一小馬哥第一個回答。他毫不思索,真誠地說:“重新擁有普通人的尊嚴,讓我覺得做人很踏實。”
“你們是靠怎樣的信念支撐下來走到現在?”有同學提問。
小馬哥言簡意賅,他說:“我最簡單的信念就是,每天晚上踏實睡覺,早上起來睜開眼睛能看到太陽。”小馬哥曾擔任云南廣播電臺的特邀主持人,主持《生命常青樹》欄目,那一段經歷也讓他更加勇敢和坦然。
尊重
多一點關愛 少一點歧視
2個小時的交流分享,讓在場大學生收獲頗多,紛紛表示:我們都應該去關心去呵護艾滋病感染者,讓他們也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愛。
顧一心是廣西民族大學越南語專業大二學生,已加入防艾志愿者隊伍兩年了,平時主要進工地向農民工宣傳防治艾滋病知識。她告訴記者,艾滋病感染者很樂觀堅強,非常熱愛生活。如此面對面對話,沒有交流障礙,也讓更多的人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增強人們對艾滋病知識的了解和消除它的神秘感。
“感染艾滋病不是罪,我們都應該多一點關愛,少一點歧視。”明年,顧一心就要到越南去留學,她打算發揮她的專業特長,繼續到越南去開展防艾志愿者工作,走進校園、社區、工地等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
■背景介紹
“積極對話”項目是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的一個艾滋病毒感染者能力提高和艾滋病社會倡導項目。該項目得到了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聯合國開發署和福特基金會的聯合支持。
項目旨在建立一個交流的平臺,促進艾滋病毒感染者培訓師內部和外部的經驗交流與分享。通過這些培訓師提供培訓和交流服務,增強人們對艾滋病知識的了解和消除它的神秘感,從而降低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和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