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nen.com.cn 2009-06-04 08:21 東北新聞網(wǎng)
記者 徐娜 通訊員 關(guān)彤
25歲的山東小伙李剛2003年來沈打工受挫,自暴自棄之際,一位大娘遞給他一杯熱豆?jié){,他重新振作起來。境遇改變后,他開始獻血回報社會。六年間,獻血109次共2800ml。這個數(shù)字,相當(dāng)于一個成年人全部血液的二分之一。
6月3日,記者見到李剛,聽他講述自己獻血的淵源。
困頓中,一杯熱豆?jié){給了他勇氣
2003年5月,19歲的李剛背起行囊、帶上400元錢離開山東老家,只身坐上了開往沈陽的列車。初出茅廬的李剛心中充滿希望,他要在沈陽這個陌生的城市里“混”出個樣兒。
在老家,李剛有在印刷廠工作的經(jīng)驗。一下火車,他準(zhǔn)備先在印刷廠找份工作,可一晃20多天過去了,李剛踏遍了沈城大小印刷廠,也沒找到工作。攥著僅剩的幾十元錢,李剛過起了顛沛流離的日子。白天他啃著干面包找工作,晚上就倚在橋下、公園長凳上睡覺。
面對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漸漸地,李剛開始自暴自棄。
一天清晨,饑餓難耐的李剛正躺在公園長椅上。一位老大娘遞給他一杯熱豆?jié){。“孩子,一個人在外面無論怎么困難,都不能走下坡路,不能干違法的事。只要有恒心,將來你一定會成功。”老大娘邊說邊將50元錢塞到李剛手里。老大娘走后,李剛不斷回味著老大娘說的話。第二天一大早,李剛換了身干凈的衣服,繼續(xù)找工作。盡管日子仍然艱難,但李剛的臉上卻掛著微笑。
有一次,李剛在招工市場上遇到一位山東老鄉(xiāng)。在得知李剛已經(jīng)好幾天沒吃飽飯時,老鄉(xiāng)把他帶回了家,給他燉了一大鍋豬肉粉條。“年輕人多吃點,吃飽了才有力氣。飯菜,管夠!”聽著老鄉(xiāng)的話,李剛將飯和掉落在碗中的淚珠一并咽下。“將來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幫遇到困難的人。”李剛下定決心。
沒過幾天,李剛被一家印刷廠雇傭了,負(fù)責(zé)曬版工作。雖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每當(dāng)有工友家遇到急事,李剛放棄自己的休息日,替人值班;當(dāng)工友想回家路費不夠,李剛知道后,也會第一時間送錢去……李剛最清楚走投無路的滋味。他知道,要是沒有好心人的幫助,自己可能已走上邪路。
“受人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李剛在床頭刻下這句話。
六年間,他用熱血回報社會
2003年12月的一天,李剛路過一家獻血站,血站門口的牌子上醒目地寫著:急需AB型血。“我就是AB型。”李剛毫不猶豫地走進血站。第一次獻血,李剛獻了200ml全血,并辦理了獻血證。
回到宿舍后,李剛搜集了關(guān)于獻血的常識。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血可能會挽救一些病人的生命。“我沒有錢,但可以獻血,而且血能給最需要的人帶去希望。”李剛心想。就這樣,這個剛剛適應(yīng)沈陽生活的年輕小伙,一有空就會到血站獻血,從未間斷。
2007年11月,血站開始鼓勵獻血者捐獻血小板。他沒有猶豫,立即向血站遞交了捐獻申請。此后,李剛每個月都到血站捐獻血小板。從2003年第一次走進獻血站至今,幾年間,李剛共獻了90次全血,19次捐獻血小板,獻血總量達2800ml。
在李剛手中有12本獻血證,每本都貼滿了他的獻血記錄。李剛說,一次獻全血最多能獻400ml或者兩個單位的血小板,只要有足夠休息時間,他都獻最大量。
2008年11月,李剛申請加入“捐獻造血干細(xì)胞志愿者”,并將自己的血樣存入血庫。這意味著,如果有白血病患者和李剛的造血干細(xì)胞配型成功,李剛將無條件給他捐獻造血干細(xì)胞。
壓力下,他依然堅持在路上
李剛告訴記者,他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獻血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
早在2003年,李剛將自己獻血的事兒告訴給父親,本以為會得到家人的贊同。令李剛沒想到的是,父親聽后勃然大怒。“因為父親是農(nóng)民,他堅信獻血會給身體造成巨大的損害。父親生氣,其實是在擔(dān)心我的身體。”李剛說,“后來又和他們溝通過幾次,也沒有做通他們的工作。但我知道,獻血是好事,正確獻血不會給身體造成傷害。”獻血的決心像春天的種子一樣,在李剛心里生根發(fā)芽。此后,李剛不再和父母提獻血的事。
今年年初,一個親戚知道了李剛獻血小板的事兒,告訴了李剛的母親。剛過完年,李剛的母親便從山東趕到沈陽。“兒啊,就算為了媽媽,停止吧……”母親不停地哀求著李剛。看著母親臉上的皺紋、晶瑩的淚珠,李剛心如刀絞。“雖然現(xiàn)在父母還沒理解我,但我相信,有一天,他們會為我驕傲。”說話時,李剛的眼神無比堅定。
李剛的行動影響了身邊的人,很多工友紛紛加入到獻血的行列。每當(dāng)有工友也想獻血,李剛都會給他講一些注意事項。李剛告訴記者,6月21日,他又預(yù)約獻血了。這次,是李剛第109次獻血,以后還會有110次、1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