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仰光記者 李志強 刊發時間:2009-06-22 07:39:15 光明日報
根據緬甸衛生部的最新數字,緬甸政府2006年出臺艾滋病防治國家戰略五年計劃以來,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和艾滋病患者比例已從高峰期2000年的1.5%下降到6.7‰。但是,緬甸仍為當前亞洲艾滋病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亟須來自國際社會平等有效的資金和技術援助。
自從1991年發現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來,緬甸政府的工作力 度呈逐年加大的趨勢,艾滋病防治人員日益擴大,在國際援助之下,緬方在抗逆轉病毒藥物治療、避孕套推廣使用、避免母嬰傳染、性病治療,以及預防宣傳和學校技能教育方面都開展了許多工作。2006年,緬政府專門委任衛生部長擔任新成立的艾滋病防治協調委員會主席,并由衛生部高管擔任下屬的行動和技術小組負責人,該小組25名成員分別來自政府部門、聯合國駐緬機構,以及國際和本地非政府組織成員,為加強管理,緬政府還吸收了部分艾滋病患者相對集中的社區的代表。
聯合國艾滋病署駐仰光代表孫剛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2007年的一項綜合研究數據顯示,緬甸67%的性工作者、14.7%的男性同性戀者和14%的吸毒人員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和感染者。在取得部分成績的同時,此間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還存在盲點,比如在監獄和特別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等,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尚需加強。
聯合國艾滋病署緬甸代表處在艾滋病政策開發、研究、技術支持、宣傳倡導和協調等方面協同緬甸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孫剛代表指出,目前近40個國際和本地非政府組織從事艾滋病救助和預防等工作,但遠遠不夠。2007年8月起,緬甸政府連同聯合國艾滋病協調署在內的有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共同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24.2萬人感染艾滋病,占人口總數的6.7‰,較高峰期的2000年(15%)有所降低。但是接受治療的患者僅為15%,初步估計每年死于艾滋病有關疾病的人數仍有2萬例。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當前緬甸艾滋病防治中的最大問題是資金捉襟見肘和資源的高度匱乏,尤其是來自外界的國際援助少得可憐。據估計,緬甸政府每年用于艾滋病防治的??顑H為20萬美元左右。同亞非其他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外援對緬甸的艾滋病防治不僅是雪中送炭,而是根本依靠。就國際援助而言,根據聯合國發展計劃署2007/2008年度公布的數字,中南半島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2005年人均獲得的外援額度分別為23美元、49.9美元和38.2美元,而同期的緬甸僅為人均2.9美元。按援助規定,越老柬緬四國用于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3大區域重點防治疾病的專項援助金額,必須接近全部外援總額的40%。如按三種疾病一比一的比例粗算,在緬甸人均艾滋病防治的國際援助僅為30美分左右。這顯然與實際需要相去甚遠。
聯合國的內部資料顯示,緬甸獲得的各項國際援助少得可憐,在艾滋病方面的獲贈人均僅為柬埔寨的八分之一,柬埔寨在艾滋病方面的一項援助就超過了緬甸獲得的全部外援之和。資金的嚴重匱乏,基本藥物的難以保障將使緬甸艾滋病的防治之路更加漫長和艱辛。緬甸艾滋病防治亟須平等的國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