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4 07:06:12 來源:揚子晚報網
52歲的南通人張美英是個非常勤勞能干的家庭主婦,平時身體很好,幾乎沒有頭疼腦熱。2007年突然出現頭昏乏力,面色蒼白,胸悶心慌,到南通當地醫院做相關檢查,發現她的血色素低,白細胞、血小板正常,中性粒細胞偏低。醫生未能明確診斷是什么病,只能對癥治療,口服升血膠囊。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貧血癥狀有所改善,可是去年4月,她突然出現昏迷,被送到當地醫院搶救。
以后半年時間她又昏迷兩次,幾乎隔幾個月就要昏迷一次,每次都送到醫院搶救。由于嚴重貧血,過去風風火火的她變得渾身軟綿綿的,不能活動,只能躺在床上,還出現胸悶、心慌、氣短,病情非常危重。血色素只有3克左右,到了危重極限,醫生不得已靠輸血和注射升紅細胞針來維持,一年半時間輸了16次血,注射升紅針100多針。可是每次輸過血,血色素就升上去一點,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到從前。
去年12月張美英在家人陪伴下找到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孫雪梅,為了找到患者病根,孫雪梅主任仔細地觀察病人血液標本,果然發現病人血液中有一群異常淋巴細胞,導致病人紅細胞不能正常生長,出現持續貧血。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孫雪梅終于得出結論,該病人患的是“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這種病臨床上發病率較低,非常罕見,由于其發病癥狀不典型很容易誤診。這種病一旦明確診斷針對性治療,療效預后都較樂觀。
經過半年治療,患者病情恢復很快,血色素由3克上升至9克,再也不用輸血。孫雪梅告訴記者,臨床上貧血病人非常多。許多疾病都造成貧血,有些病人自認為多吃些補血食物,就能改善,實際上是個誤區,如果已出現貧血,說明體內已存在某些病因,可能是血液流失,或紅細胞生成障礙,專家建議出現貧血癥狀最好到血液專科做全面檢查,盡早明確診斷,有的放矢治療,對預后有很大的益處。 (馮瑤 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