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l.com.cn (2009-06-25 07:26:53)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2年前,為挽救患白血病老師的生命,史夢云填寫了自愿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登記表格,遺憾的是,配型未成功。2年后,一場因師生之誼萌發的愛心之花,意外地在千里外“結果”了。今年2月,上海白血病患者、32歲的楊芳(化名)與史夢云配型成功。昨天上午,23歲的史夢云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液科病房,為今天的造血干細胞采集打最后一針動員素。而楊芳也在渴望中一步步接近生命的黎明。
護士為史夢云打最后一針動員素
2年前想救老師卻配型失敗
昨日上午,華西醫院血液科34號病房,護士推著推車輕輕邁進,一名女生從凳子上彈跳起來:“要打針了哇?”她叫史夢云,西南交大應屆畢業生,四川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志愿者。
史夢云一直保持著微笑,看上去心情不錯。2007年6月,西南交大藝術與傳播學院有一名老師不幸患上白血病。當時,全院300多名同學去采集血樣,希望自己的骨髓型號能跟老師匹配,救老師一命。
這名老師從沒教過史夢云,史夢云也不知道老師的全名,她只是覺得自己應該出一份力,便參與了采集血樣。遺憾的是,300多名同學都沒能與老師配型成功。
2年后與上海患者配型成功
今年2月2日,史夢云突然接到省骨髓庫的電話,“我的骨髓跟上海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問我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拯救這個素不相識的上海患者。”史夢云笑著說,她沒有考慮就答應了。
史夢云認為,能幫助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原本想幫助老師但沒有成功,能幫助到其他人也是件好事,“這是一種緣分。”這個全省優秀畢業生,已保送西南交大研究生的女生,說話時帶著一臉笑容。
父母:非常支持女兒幫助他人
母親王女士提出的唯一條件是:她要陪在女兒身邊。王女士說,她跟丈夫在幾年前就有捐骨髓的想法,“那年我們結婚紀念日,一起去了采集點,不過工作人員說,45歲以上不太適合捐獻。”那一年,夫妻倆剛好45歲。
知道女兒可以救一名遠方的朋友后,夫妻倆都非常支持,“她是成年人了,只要是能幫助別人的事,就去做,我們絕對支持。”
根據捐獻流程,史夢云昨日開始在醫院接受醫學觀察。今天,她將伸出手臂捐出部分造血干細胞,去拯救千里外正在枯萎的生命。
中華骨髓庫四川分庫工作人員李挺輝說,如果一切順利,史夢云將成為四川第21例成功捐獻者,而楊芳,將成為全國第1228例受捐者。 記者程渝攝影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