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15日 10:20 來源:《西藏商報》/中國西藏新聞網
放血前的準備工作
藏醫放血療法是依體表不同部位,用不同形狀的針刀,點刺或切開血脈,祛除病血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四部醫典》中對放血療法從工具、診斷、部位、效用等方面詳加論述。自治區藏醫院外治科主治醫師次旺說,放血療法一般要分急緩兩種情況。所謂緩者,是疾病未成型的先使其成型,內服一種名叫三果湯的藥,將病血與好血分清,然后再針刺放血施治。否則,放血施治時,會使好血流出,病血反而留在體內,余熱不能根除。所謂急者,是針刺放血前不服湯劑藥物,只要曬太陽或烤火取暖、淋浴,做好必要準備。
正式針刺放血
放血前要先消毒,再用繃帶結扎,結扎部位視放血穴位而定。如果不結扎就刺不準,扭挫了針,刺不出血,肌肉麻木,須脈道擴張,才能刺出血來。結扎后的脈道須用手指揉搓,刺時用手指將脈道按定,稍微向下用力按捺,使脈位不容易移動。一般在結扎處的3指以下,刺破放血。視其具體情況,運用旁刺、頂刺、重刺、點刺等放血法。
辨血色
放出的血液色黃而稀,泡沫呈現白色,有粘液者為病血。病血放出后,可止痛、除病。如果放出的血液出現紫黑色有血絲者,須飲湯藥后再針刺放血;似膿如膽汁者,滋補身體后再針刺放血。血色紅而稠者,非病血,不必再放血。
放血量
疾病被驅逐,好血一出現時,即刻停止針刺放血,為止臟痛血痛,即便是好血,也要針刺放血施治。體質虛弱者,不可多用針刺放血;其它疾病要多次針刺,少量放血。血液的泡沫呈現出紅色,表面凝結者,立即停止針刺放血。體質虛弱,放出之血如水似膿者,可停止針刺放血,若繼續針刺放血,則使身體虛弱,不易治愈疾病,反而會誘發水腫病。放血后用手指揉搓傷口,冷石罨敷,妥善包扎,注意活動,放出病血后忌飲酒。
【小貼士】
次旺醫生說,放血療法一定要在下午進行,以下幾點市民要注意:
一、適應癥。擴散癥、紊亂癥、痤瘡、炎癥、創傷、痛風、內臟膿瘍、濕疹、黃水病、麻風等均可用放血療法。
二、禁忌癥。體質虛弱者,脈道近旁有脈結與動脈者,不可放血。
三、注意事項。凡是體腔出血危及五腑,流血過多而不止者,可在疾病的初期及時放血施治。 疾病中期疼痛,無惡寒現象,身體沉重麻木者,可以放血施治。否則,先飲湯劑藥物分清好血與病血后再針刺放血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