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6 10:02:00 來源: 四川在線-天府早報
影響指數:影響點評:大愛無形,愛心永恒。早報的報道讓這些艾滋病感染者感受到全世界的愛。
2001年12月10日,四川資中縣公民鎮身患艾滋病的李孝清溘然離世。當時,人人談“艾”色變,在艾滋病患者和普通人中間,隔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正是通過早報記者不懈的努力,李孝清成為第一位愿意在媒體上公開自己真實姓名、住址、肖像的艾滋病感染者。從此,李孝清被稱為“中國第一艾滋病人”,人們也第一次理性地認識了艾滋病。
2001年初,早報記者張紅霞從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在資中縣公民鎮有38名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村民,他們每一個季度都要到省防疫站來注射一種處于研發期的抗艾中藥針。憑著對新聞的敏感和責任,記者希望能夠親自接觸艾滋病感染者,了解艾滋病人的真實生活和內心感受。2001年3月,就在記者第5次去防疫站時,終于遇到了8名來自資中縣的艾滋病感染者,找到了新聞突破口。
李孝清等8名艾滋病感染者起初顯得很不愿意交流。“真誠!真誠的用心和他們交流”,早報記者想起了防疫站工作人員曾經說過的話。經過一番長談,他們講出了感染艾滋病的來龍去脈。“我們家10口人中有5人感染艾滋,當時就是為了想要掙錢,在河南南陽的私人血站賣血時感染的。”李孝清說。
深度采訪李孝清敞心扉
為了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報社領導決定由社會新聞部、攝影部兩部門主任掛帥,趕往資中縣公民鎮,進入李孝清家中深入采訪。在采訪過程中,李孝清依然有些排斥,每當攝影記者舉起相機時,主人家便會馬上嚴厲制止。采訪結束后,記者以《愛心灑向艾滋病患者》為題,推出了第一篇報道。
2001年4月6日,早報記者再次前往李家。這時的李孝清,由于連續十多天粒米未進,已沒有了往日的精神。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在早報記者鼓勵下,李孝清毅然決定在報紙上公布自己的真實姓名、肖像、住址、感染原因。隨后,早報連續五天在一、二版以《艾滋病踏上死亡之旅》、《死亡之旅死亡日記·死也要死在家里》、《護送艾滋病患者回家》等題推出強勢報道。
反響熱烈公眾理性看待
早報報道讓讀者近距離地閱讀一個艾滋病人的不幸遭遇,看到了真實的艾滋病感染者的內心世界,被深深打動的讀者紛紛撥打早報熱線,希望以捐錢等形式去幫助他們。同時,央視、人民網、新華社等都向本報約稿,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專家稱李孝清的家是“中國第一艾滋病家庭。”
從2001年算起,早報先后10多次關注李孝清及公民鎮,報道在國內外引起了震動,《人民日報》記者曾撰文稱公民鎮為“全球人類同艾滋病作斗爭的燈塔”。2003年7月,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訪華考察中英項目辦時,點名要會見公民鎮的艾滋病感染者。
如今的公民鎮依舊熱鬧,不少感染者敢于真實地面對世人,“我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正是早報讓我真實地活著。”一位名叫李本才的感染者如是說。
(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