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8 09:34:08
鄭致良展示中華醫學會頒發的證書。 (資料片)
晚報A08版《我省將建人體器官捐獻接收單位》見報后,是否愿意在去世后捐獻器官的話題,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有人來電表示贊同,也有人表示難以接受。對于這個話題,我省器官捐獻第一人鄭才舉的父親鄭致良有著更為特別的感受。
“把人燒了也就是一把灰,還講什么全尸不全尸?那樣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了。”27日,說起幾年前的決定,德州平原的鄭致良依然態度鮮明。2006年10月5日,鄭致良年僅21歲的小兒子鄭才舉因腦外傷致腦死亡后,通過和家人商量,鄭致良決定將兒子的心臟、腎臟、肝臟、胰臟、眼角膜等無償捐獻給中華醫學會,鄭才舉從而成了山東省器官捐獻第一人。
鄭致良告訴記者,兒子剛出事時,他的老父親也受著尿毒癥的折磨。“看著70多歲的老父親每次透析都那么痛苦,我心里真是非常難受。”鄭致良說,他動了把兒子的腎臟移植給老父親的念頭,“但父親年齡太大,很難承受這么大的手術”。
“將心比心,我和大哥、三哥以及在部隊的大兒子商量之后,決定把才舉的器官捐出去。”鄭致良說,“把這些器官移植給別人,既能減少別人的痛苦甚至是救別人一命,又能讓孩子的器官保留下來,這其實也是孩子以另外一種方式活了下來。”
鄭致良承認,盡管想得很清楚,但他作這個決定時依然非常痛苦。“我回來把這事告訴老伴,她最終也理解了。現在回頭想想,我還是覺得很欣慰。這比燒成灰有意義得多了。”
鄭才舉的腎臟最終沒有移植到爺爺身上,卻救了另外兩個年輕人的生命。他的兩個腎分別移植給了一名17歲患者和一名36歲患者。“每當想到孩子的腎還在那兩個人身上,我就覺得孩子還在。”鄭致良說。
捐贈儀式上,中華醫學會的工作人員告訴鄭致良,鄭才舉是山東省器官捐獻第一人,這讓他有些意外。最近得知國家不久將建立器官捐獻體系,鄭致良頗感欣慰。“我覺得國家應該有這么一個捐獻體系,能多救好些人的命,把器官捐出來救人,比燒成一把灰有意義。”鄭致良說。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