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4日06:02 南方都市報
醫護人員正在采集血樣。 本報記者 高貴彬 攝
來源:新浪網
本報訊 (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崔艷玲 鄺瑩)作為地貧、再生障礙性貧血高發地區,每年廣州都將新增千名以上的血液病患者,需通過干細胞移植治療,但配型幾率只有40萬-100萬分之一。昨日,廣州首家市級造血干細胞捐獻(又稱骨髓捐獻)者血樣采集點落戶廣州市紅會醫院,將與廣州3個省級采集點形成一個受捐網絡,為患者帶來生的機會。
盡管我國骨髓庫已是世界第三,截至9月15日,志愿捐獻入庫人數也已突破百萬,但相對于我國血液疾病的高發、完全匹配配型之艱難,這一庫存量依然不夠。以廣東地區為例,目前已有35928人報名義務捐獻干細胞,其中實現拯救他人愿望的僅113位。為挽救生命,廣東今年就前往擁有32萬人份樣本的臺灣慈濟骨髓庫成功尋找到了47份配型。
“接下來我們計劃在義務獻血的固定人群中大力宣傳。希望擴充捐獻者隊伍。”據中華骨髓庫廣東省管理中心業務科科長湯壽春表示:“50-20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就能挽回一名患者的生命。”
■鏈接
捐髓不會影響健康
捐獻骨髓是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一種通俗說法,整個過程形同獻血,對于捐獻者來說幾乎沒有痛苦,也不會貧血,對健康沒有影響。
凡18-45周歲、身體健康的市民都可以在征得親人同意后,可攜帶個人身份證報名,抽取8毫升血液用作血樣檢測分型。分型數據將最終匯總到資料庫(骨髓庫)中。
捐髓報名點
◎廣州軍區總醫院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廣州市紅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