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榮與艾滋病患者零距離
——記貝利·馬丁獎獲得者、北京地壇醫院副主任護師王克榮
陳明蓮 張正尤 2009年12月18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46歲的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副主任護師王克榮,從1984年中專畢業后就走上了護理崗位,25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付出,用所學的知識為5萬多傳染病人減輕了痛苦,她的質樸和愛心幫助患者闖過心理關卡,贏得了患者的信任。2005年初,英國貝利·馬丁基金會將“貝利·馬丁獎”授予王克榮,表彰她在護理艾滋病人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她是目前我國唯一獲此殊榮的護士。
手機里病人的號碼700多個
王克榮的手機里存著700多個艾滋病病人的號碼,24小時為患者開通,隨時接聽接收患者的電話和短信,為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詢等服務。2003年4月19日,北京地壇醫院接受了救治非典的緊急任務,王克榮迅速投入工作,每天在防護服、雙層口罩、眼罩包裹的環境里,體力消耗巨大、身體嚴重缺氧,下班后回到休息地點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覺。一天夜里,王克榮被一陣陣急促的短信鈴聲吵醒了,是艾滋病患者小周發來的,短信說,我心慌、氣短、出冷汗,看來是不行了,我想和您道個別。王克榮馬上根據患者的短信判斷小周可能是低血糖造成的上述癥狀,她迅速回復小周:別慌,有我呢,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就這樣,王克榮與小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短信交流,讓患者度過了生命的岔路口。
2008年,患者小劉在將要結婚時,被查出艾滋病抗體結果,這讓小劉無法面對。他的種種反應,引起了王克榮的注意。于是,王克榮每天和他通電話,后來還帶他一起赴河南艾滋病村工作了兩天,在那里,小劉看到農民艾滋病感染者艱苦的生活狀態,但他們仍然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在王克榮的鼓勵下,他將自己感染的情況告訴了家人,更讓小劉感動的是,妻子和他如期舉行了婚禮。現在小劉在一家公司工作,他們計劃在醫生的幫助下要個孩子。
2009年3月,艾滋病人小夏因為一場車禍造成了股骨粉碎性骨折。然而,在醫生為他準備各項手術措施時,一張術前例行檢查的化驗單讓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患者是HIV陽性,而這里的醫護人員從沒有為艾滋病患者做過手術!小夏清楚,自己在這所醫院獲得救治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他忍著疼痛撥通了王克榮的手機。接到電話后,王克榮仔細詢問了小夏的病情,最終,在北京市衛生局的協調下,北京地壇醫院緊急成立專家救治小組,及時為小夏實施了干髓內針固定手術,手術很成功。經過兩周的康復,小夏在出院前高興地對王克榮說:“等我的腿完全康復后,我要成為一名志愿者,去幫助更多的人。”
在首家“紅絲帶之家”做貢獻
在王克榮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的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從幾十人已經發展到了上萬人。2004年底,北京市民政部門正式批準成立“紅絲帶之家”,使之成為正式的社團組織,并成為全國首家正式注冊的“紅絲帶之家”。2005年1月6日,“紅絲帶之家”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2008年12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到“紅絲帶之家”,與患者、志愿者、工作人員進行親切交談,并來到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研究所進行視察,一位女患者把自己寶寶的照片送給胡錦濤總書記看,告訴他這是在醫護人員幫助下她得到的一個健康的女孩。胡錦濤總書記高興極了,他對身邊的人說:“你們看,孩子多漂亮啊!”這是對王克榮和其他醫護人員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為了保住這個家庭、得到這個健康的孩子,王克榮和同事們經歷了許多周折。
2009年1月至11月,王克榮和“紅絲帶之家”的工作人員、志愿者一起,為來訪的4800余名門診病人提供了心理支持、關懷和服務,積極為病人解決個人困難。對40余名新感染者進行了危機干預;對280余名住院患者進行艾滋病相關知識咨詢、郵寄藥品、復印病例、購買物品、提供陪伴、理發等關懷支持服務;自發為50余名貧困艾滋病病人捐錢捐物,總價值約8000余元。開辦了30余期感染者及家屬培訓班,培訓感染者及家屬600余人次。培訓不僅增加了艾滋病患者及家人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了解,使大家正確認識艾滋病,還讓感染者深深體會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為控制艾滋病傳染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護理傳染病人超過5萬
在從事護理工作的25年間,經王克榮護理過的霍亂、乙肝、出血熱等27種類型傳染病人超過了5萬。在臨床工作期間,她樂于傾聽病人訴求,并根據病人需要積極給予幫助,與病人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從中她也認識到一名護理人員的價值。
王克榮接觸的第一位艾滋病患者,是因燒傷大量輸入血漿而導致感染的山西老李。原來老李在一個煉鋼廠工作,是個車間主任。一次在向熔鋼的爐子里放廢舊鋼鐵時,一枚抗戰時期侵華日軍留下的炸彈,被誤放進了熔鋼爐里。爆炸發生了,為救同事、搶救設備,老李被燒傷了。在搶救老李過程中,和后來多次的植皮、肢體功能恢復手術中,他接受了大量的血漿,至于是哪次輸血漿造成的艾滋感染,誰也說不清。王克榮一直被這位容貌變形的老李感動著。應該講,老李是英雄,值得所有的人尊重,因此她護理老李時沒覺得和其他病人有什么不同。
自2002年8月至今,“紅絲帶之家”在河南艾滋病高發村里建立了醫療點。王克榮先后30次到村里,和這里的農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和她的同事承擔著到此進行艾滋病相關知識宣傳,進行艾滋病流行病學調查,進行艾滋病家庭走訪,進行醫療支持,聯合社會、國際NGO組織的支持等任務。他們把艾滋病的防治知識、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帶來,并把艾滋病人應該享有的權利傳遞給當地村民,讓村民們知道艾滋病怎樣預防,也讓他們不再為找不到艾滋病的預防武器而焦慮。
王克榮說,我還要告訴更多人預防艾滋病的方法,告訴人們艾滋病患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它的不認知、對患者的歧視。一旦人們掌握了知識,就會變得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