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人生引發血案心理分析
2009-12-22 來源: 半島網 文/朱永杰
2009年12月12日,湖南省安化縣高明鄉陰山排村漆樹組發生了特大殺人縱火案。34歲的劉愛兵,一個外出務工青年,從中國貧窮落后的山區,到經濟最活躍的沿海城市謀生,命運多舛。當他最后一次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時,以兩支槍、一場火結束了13名親人鄰里的生命。(見12月21日《中國青年報》)
家鄉貧困,考上了學卻上不起學,于是棄學打工。他來到的地方是廣東東莞。這個城市和深圳一樣是打工者的第二故鄉。但是,安化小伙劉愛兵來到這里干過的工作是保安和一家小工廠的工人。這兩樣工作他都不滿意,除了不自由,還有就是不掙錢。后來,他開了摩的,自由,手里還有點閑錢,那是一段快樂的日子。但是,到了結婚的年齡,他又回老家處理結婚的事情,也算順利,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可是貧窮讓他再次出來打工。他還想開摩的,這時又遇到禁摩,他失去活路。無奈再度做保安,可是還是沒做下去又折返回鄉。這一次,又不小心摔傷了腿。妻子的照顧反而加重了他的負疚感。最后干脆協議離婚,決意要混出個樣子來……最終,他還是失敗了。
當他12月5日回到老家時,他已經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有人追殺他的幻象盤旋在他周圍,可是每當他要報警,他卻被當做“神經病”被一笑了之。沒人在意他的精神狀態,他的所思所想、他的夢囈、他的滿身泥巴的異常舉止,統統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其實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每天都有、每天都在發生。大街小巷,無數怪異的眼神、許多破落相十足的身影,都被我們熟視無睹了。似乎是,不能小心,如果連這都小心,那活著還不累得要死?
然而,透過那些與圖財害命無關的血案,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兇手無一不是精神有殘疾的病人。他們遭受過所謂的挫折、經歷過所謂的磨難,最后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們心頭的疙瘩沒人來解,越聚越大。似乎有個規律,這些兇手智商頗高,情商也不低,非等閑之輩,常常心比天高,人生的各種碰撞他們都體驗過,創業致富,結婚生子,過上好日子,與普通人的向往比起來,他們更強烈。他們也最能吃苦,最能受打擊,最能忍受。但是,各種矛盾和不幸壓過來,還是達到了一個極限。于是,不期然地,轟的一下,他們垮掉了。
這些血案和悲劇,全世界都有,似乎注定無解。但是透過劉愛兵失敗的人生軌跡,還有之前那起破廟里血刃十多條無辜性命的邱興華、廢品站殺死多人的熊振林等,我們還是隱約看到,當他們極度奔波操勞反而血本無歸謀不來幸福心生絕望,卻又不能得到及時的精神心理層面救濟,悲劇就無法避免。而這,又恰恰應該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劉愛兵的失敗人生,我們是不是似曾相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