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捐出兒子眼角膜(圖)
news.xinmin.cn 2010-01-03 11:56 來源:城市快報 作者:劉彩霞
新年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然而,在新年的假期里,一位母親將電話打到本報,希望報社能幫她完成一個心愿――捐獻兒子的眼角膜。
“兒子最近的狀況很不好,萬一哪天兒子不行了,我希望能把兒子的眼角膜無償捐獻給社會。在挽救兒子生命的過程中,我們受到了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助,無以回報,就算兒子對社會的最后一點兒貢獻吧。”打來電話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婦劉大娘。老人的一席話,讓人很心酸,也很感動,愛子病危,她想到的是回報社會。
記者 劉彩霞 攝影記者 齊琦
車禍重創(chuàng)兒子 母親跪乞求助
2009年8月29日,本報曾以《兒子你何時才能醒來?》為題,報道了一起車禍。車禍中,年輕男子李嶺身受重創(chuàng),但肇事者駕車逃逸。事發(fā)至今,李嶺幾經(jīng)搶救仍處于深度昏迷狀態(tài),為了救他花費的60多萬元醫(yī)藥費讓這個依靠低保的家庭債臺高筑。2009年9月8日,本報又刊登了《為救兒六旬老婦街頭跪乞》的文章,李嶺的母親、一位老知青,為救兒子放棄了最后的顏面,到勸業(yè)場附近行乞求助。
社會自發(fā)募捐 愛心救助感人
從報紙上得知了李嶺一家的遭遇后,社會上的很多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李嶺所住社區(qū)發(fā)出了給李嶺募集手術(shù)費的通知,希望有更多的居民可以自發(fā)給這個面臨困境的家庭捐款。讀者朱先生托本報轉(zhuǎn)交1000元捐款給李嶺的父母;讀者張女士趕到武警醫(yī)院將2000元捐款交到李嶺母親手中;讀者安小姐得知此事的時候正在北京出差,一回到天津就趕來給李嶺捐款2000元。還有不少讀者自發(fā)到武警醫(yī)院看望李嶺,給其家人以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支持。
曾經(jīng)有一位老知青,看到本報報道的當日就從楊柳青趕到市區(qū)的武警醫(yī)院看望李嶺,她說自己是一位母親,深知劉大娘愛子救子的感受,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幫助他們,并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這樣的好心人還有很多,他們或者打來電話詢問李嶺的情況或者捐款捐物幫助他們一家渡過難關(guān)。李嶺的家人對于社會的救助非常感動,“好心人真是太多了,他們都不留姓名,我們只能通過媒體對他們表示感激,不論捐款是多是少,我們一家人都會一輩子記在心里!”
父母回報社會 捐兒子眼角膜
經(jīng)過幾輪搶救,李嶺的情況一直不容樂觀。在這幾個月里,李嶺的父母為了救活病床上重度昏迷的愛子盡心竭力。劉大娘說,幾天前醫(yī)生又對兒子進行了會診,腦顱內(nèi)的積液出現(xiàn)了感染,李嶺蘇醒的幾率微乎其微,現(xiàn)在只能奮力一搏,看是否新的治療會創(chuàng)造奇跡。回想這幾個月里來自社會的關(guān)愛,這個債臺高筑的家庭無以回報。前天,李嶺父母商量后決定,在兒子去世后捐出其眼角膜,回報社會的關(guān)愛。她說:“我兒子出事前身體健壯沒有任何疾病,一旦他哪天走了,我相信他會同意父母幫他捐獻眼角膜的安排,就算最后為社會做點兒貢獻吧!”
捐獻協(xié)議達成 父母含淚簽字
為了達成李嶺一家的愿望,昨日記者聯(lián)系了天津醫(yī)科大學遺體捐獻志愿者宣傳小組組長趙永華。在了解了李嶺的情況后,趙老師當即答應(yīng)隨同記者一起去看望李嶺及其家人,并幫助其辦理角膜捐獻的前期手續(xù)。
在武警醫(yī)院的重癥病房,記者見到了頭上插滿管子的李嶺,他一副熟睡的樣子。劉大娘說,這幾個月來,他的營養(yǎng)攝入一直靠胃插管輸營養(yǎng)液;呼吸靠吸氧補充;腦積液也在雙管引流觀察期間。劉大娘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地用棉簽蘸了甘油涂抹兒子干裂的嘴唇,流露出關(guān)心和愛護的神情。
趙老師先向李嶺的父母介紹了角膜捐獻的一些程序和注意事項,詢問了劉大娘夫妻的意見后又問及李嶺妻子的意見。劉大娘說,兒媳為了掙錢還債一直在外地打工,先前曾和她商量過李嶺捐獻角膜的事,她也是同意的。隨后,李嶺的父母在李嶺身后捐獻角膜的志愿書上簽了名,還寫上“回報社會捐獻角膜”一句話。在那一刻,劉大娘回頭看看躺在床上的兒子,眼里充滿淚水。這位堅強的母親強忍著淚水送大家走出病房,可告別的時候,老人的淚水還是奪眶而出。
趙老師說:“在這種情形下,一對老夫婦能做出捐獻兒子眼角膜的決定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他們不忘社會的滴水之恩,主動以公益的方式回饋社會的行為非常值得大家發(fā)揚和學習。”(本文來源:城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