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原]艾滋病醫理玄機
2010-01-14

艾滋病醫理玄機

王萬江

(遼寧朝陽市保泰本草應用研究所 遼寧 朝陽 122000

 

摘要:艾滋病毒一旦侵入人類機體,其獨特的致病機制立即啟動,超強的復制能力,超常的潛伏和變異,即使是使用現代藥物的聯合應用,依然不能殺傷和徹底清除病毒。艾滋病的無法治愈就在于此。正因如此,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絕對優勢也被顯現出來,宏觀治病,微觀調控,整體合一,最終以體內沒有病毒為目的,是中醫治療艾滋病的優勢所在。

關鍵詞:艾滋病/中醫病因/艾滋病毒定位/屬性/致病機理/辨證/治法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人為所致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毒。艾滋病毒選擇性的侵犯人體免疫系統,造成免疫損傷,功能缺陷,繼發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而危及生命。

 

1.艾滋病的中醫病因學與艾滋病毒定位

艾滋病是近代發現的又一新型傳染性疾病,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中醫史前無此疾病,是中醫學科的新領域。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真正的治愈艾滋病,首先要認清艾滋病毒的中醫學屬性,中醫病因學的研究是認識艾滋病毒的關鍵環節。

微觀世界的一切生命現象,祖國醫學稱其為氣,認為天地之間有無限之氣,故有無限之生命。人類生于天地之間,一切生命活動和自然萬物一樣,受氣之所生,亦受氣之所化。故曰:“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八難》)。艾滋病毒是微觀世界的微小生命體,同樣也是受氣之所生,受氣之所化。氣化作用促使萬物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然而,天地之間,即有氣生,亦有氣變,通常情況下,氣變有六,即“風、寒、署、濕、燥、火”,稟四時太過和不及,人若應之,太過則為病,不及則為病,所病又被氣之所化,所化之氣成為病氣或稱之為邪氣,邪氣的變生可致百病。

天地之間,有無限之物,故有無限之氣,以此有無限之氣就有無限之氣變,即有無限之氣變,就有無限之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大氣相關者,稱為四時不正之氣,不與大氣相關者,稱其為“雜氣”。“雜氣”者,非為大氣所有,其生成乃是物之所化,萬物萬象,各有其氣,“尸氣”,“濁氣”融于大氣之中,以是大氣之中兼有“雜氣”也。其所致病,不與四時氣變相關,人若觸之,各隨其氣而為其病,病之所化,又能相互傳染,小則傳播單一,大則遍布一方。可見,“雜氣”之為病,比四時不正之氣更甚也。

綜上,艾滋病毒屬“雜氣”之一,此氣源于人身之內所化之“敗氣”,“敗氣”是人身之內腐化而形成的“濕氣”,典型特征是,易被真陽之氣所化,由此體外毒性較弱,而在體內其毒性極強,人身正氣無不被毒氣所化,所化之氣只有通過人身直接交融才能相互染疫,然后重復上述氣變過程。據此,艾滋病毒是屬于“雜氣”之中的“敗氣濕毒”,以此,將艾滋病毒定位為中醫學的“敗氣濕毒”。

“敗氣濕毒”不能與大氣相融,毒性雖強而體外不能生存,故此而傳播單一,如果人類的行為有素,此病不會發生或根本不復存在。今人之生活習性,不遵循自然規律的生存法則,任性放違,親而貪之,嗜而屠之,思而淫之,為圖一時之快,導致了這一疾病的發生和擴散,不但促進了自然萬物生存環境的惡化,同時人類自身受害必在其中。事實表明:艾滋病的起源是人類不正常之行為導致了不尋常之氣變所致。

 

2.艾滋病毒的中醫學屬性:

病毒是自然界的微小生命體,群體龐大,即能與人類共生,又能導致疾病,有些甚至還可誘發腫瘤和惡性腫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已知病毒有4000余種,人類的生存環境實際上是在病毒的包圍之中,故此,病毒是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中醫理論認為,病毒乃是由物之所生,氣之所化,分則萬象,合則為二,于是,病毒無非只有兩種,一者是陰性病毒,另者是陽性病毒。陰陽所屬,主病不同,陰毒致陰病,病性多濕多寒;陽毒致陽病,病性多燥多火,陰病難調,陽病暴烈。凡由病毒所致疾病,視病性寒熱虛實,觀變可定毒之陰陽所屬。

陰性病毒不能與大氣相融合,因大氣乃是真陽之氣,融之則焚,故其傳播單一。陽性病毒則不然,即能與大氣相融合,又能以萬物作傳媒,傳播廣泛,極易引起大流行。艾滋病毒雖然在體內毒性極強,但在體外不能生存,即不能與大氣相融合,又不能以萬物作傳媒,交融入血是唯一的傳播途徑,如是者,畏陽之故。唯有陰性病毒畏見陽氣,故此,艾滋病毒屬陰性病毒明矣。

 

3.艾滋病毒的特殊致病機理:

31  艾滋病毒的特殊傳變規律:

所謂特殊者,即艾滋病毒的傳變規律不同于六經傳變,衛氣營血傳變,三焦傳變,臟腑傳變,有謂“伏氣溫病”的傳變假說,踐于臨床無據可依。依據艾滋病發病過程的初癥于脾,繼之于肺,損之于腎,累于心肝,連帶于腑,見癥于外的特殊發病機理,病毒的傳變與五臟相關,臟腑的氣機升降是病毒傳變的根本所在。

艾滋病毒屬陰性病毒,多寒多濕,故其中人,不從口鼻而染,不從肌膚而入,直入經血者,同氣相求而中臟。臟性多濕,多陰少陽正是艾滋病毒氣化之所,故此,走陰經,入血脈,中臟可知也。

五臟之中,唯有脾臟多濕,居于土位以生四膀,能適應艾滋病毒氣化條件者,唯有脾臟,于是,艾滋病毒循經走血,中臟入脾,得脾濕而盛,隨脾的輸精作用,附精而上輸于肺,通過肺的宣發直達衛表,又通過肺的肅降內入臟腑,至此,人身內外,四肢百骸均被毒之所中。

說明一點:現在之人不注意精血之養護,隨意妄為,淫娼,吸毒,動傷精血,給艾滋病毒以可乘之機,又以母嬰,輸血方式擴散。可見,人類的行為是艾滋病毒機會性傳播的必要條件。

32 襲衛表,傷衛陽,閉門留冠:

肺主皮毛,皮毛位于體表,是衛陽聚會之所,又是人體抗御外邪的第一屏障。艾滋病毒隨肺氣的宣發,直入衛表,病毒的陰寒濕氣與衛陽之氣相博相耗,正邪兩爭,邪爭則寒,經脈被陰寒濕氣所阻,經絡蜷急,故見畏寒,身痛,關節痛,濕氣郁之于表,又見皮疹濕瘡;正奪則熱,“窗口期”的發熱表現與艾滋病期的發熱概念不同,表明是衛陽充盈之故。正邪相博,終至兩損,邪損則內陷,正損則前門失守,肺氣失宣,天門自閉。“閉門留寇”,正氣內耗則由此而始也。

33 淫中州,致濕濁,諸虛由此而始:

艾滋病毒中于脾,盛于脾,犯衛陽,兩損內陷,困守中州,致使中陽不振也。中州乃脾之所居,雖居土位而喜燥惡濕。脾陽之氣不斷的被艾滋病毒的陰寒濕氣所消耗,致使脾臟陰多陽少,濕濁內生。濕濁之氣是艾滋病毒繁殖寄生的必要條件,脾陽越虛,濕濁越盛。由于脾的內需環境和特有的生理功能被艾滋病毒所破壞,功能狀態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方面維持正常的生理所必須,另一方面為病毒提供了有利的寄生增殖環境,致使病毒不斷的擴充和增殖。隨著脾肺的升降宣肅源源不斷的向全身擴散,由此,脾的功能狀態不為正氣所用,而被邪氣所奪,它臟受累,諸虛因之而始也。。

34 傷“后天”,損“先天”,五虛互作:

人身有兩大根本,曰“先天”和“后天”,“先天”由腎所主,“后天”主于脾胃。腎主藏五臟之精,主化真元之氣,是人體先天之本。脾胃主納水谷,運化精微以養四肢百骸,是人體后天之基。斯二者是人身最重要兩大根本,五臟之精又非五谷不能生,因之脾胃又為根本中之根本。故此,脾胃益養不益傷,傷則臟腑乏源,百骸受累。人身諸陽,艾滋病毒均可犯之。為最者,首犯于脾,脾陽少氣,胃失溫煦,谷精不化,津精氣血不足以養四膀,隨致五虛互作。

五虛源自于脾,脾虛先累于肺,肺氣乏源,母病及子。脾陽不升,肺陰不降,脾精不能益肺,肺虛不能為脾所用。肺之宣肅失職,谷精不能正常輸布,脾濕滯留而成脾脹(即艾滋病患者的肝脾腫大之癥),此又肺虛及脾,子病犯母矣。

脾虛次累與腎,腎乃“先天之本”,是人體生命之根,內藏先天之精和真元之氣。先天之精和真元之氣須賴脾氣化生和運化的水谷精氣不斷的充養和培育,方能充盛。腎氣充盛則化其有余將元陽真氣徐徐上達而溫養脾氣,資助脾陽以化生水谷。脾胃先傷不能充養于腎,腎氣乏源,命門火衰不能資助于脾,致使虛而更虛。

脾、肺、腎三臟已虛,心肝二臟豈能獨支?如是:肝氣乏源,疏泄無能,氣機不能有常升降,谷精不布,滲泄中滿。心氣乏源,血脈虛少,心陽不振,不能溫養于脾,以致健運失常,心無所主。

凡此五虛,源于脾胃先傷,故曰諸虛不復源于脾。五臟傷之于內,正氣不充而衰竭,外邪相湊則是必然。至此,艾滋病毒感染者一旦進入發病階段,其正虛邪實已是明證。

35  久虛不復,必成勞極

從感染艾滋病毒至“窗口期”過后,所有患者均遺留有脾肺兩虛證,甚者留有脾腎兩虛證。上證的存在是艾滋病病理性演變的潛在因素,表明機體內部的精氣在不斷的被消耗,五臟六腑功能呈現代償性運轉以維持機體正常的功能狀態。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精氣被耗竭,正虛不復,五臟六腑不任克伐而功能衰退。艾滋病的病理性演變也將隨著機體正氣的衰敗而不斷發展,直至發展到典型的艾滋病期。機體功能狀態的不斷惡化,由初始的虛損狀態向勞極狀態轉化。最終發展至脾之勞極,大肉陷下;肺之勞極,氣衰皮損;腎之勞極,骨枯髓空;心之勞極,血空脈閉;肝之勞極,視昏筋痿。根據艾滋病的以五臟虛損為主因,以慢性、漸進性、難復性的病理性演變為依據,艾滋病應屬于祖國醫學“虛勞病”范疇內的一個新病種。后天內耗,正虛不復雖是由外邪引發,但外象表達的一系列癥候群均是由內虛所致,并且艾滋病的初期發病階段與祖國醫學所載的“虛勞病”額有相似之處,故此,艾滋病以“虛勞”辨治應為中的之舉。

 

4.艾滋病的中醫學辨證:

艾滋病毒被人類機體感染后,免疫系統遭受進行性的損傷和破壞,喪失應有的、特異的和非特異的免疫功能,出現相關的綜合征,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因個體差異不同,感染前的健康狀態,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癥狀的出現復雜而多樣,多病種,多癥狀可在某一個體同時出現,如不追本求源,臨床辨證很難達到準確無誤。

41望與聞之以知證:

20062008年,詢證查訪了120例艾滋病毒感染者,根據每一個體的診查結果,按現代醫學的分期方法歸類分段,既急性感染期、潛伏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120例感染者中,急性感染期0例,潛伏感染期86例,艾滋病前期30例,典型艾滋病期4例。

臨床表現:

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毒感染者被發現感染時,絕大多數已經過了急性感染期,所表現的臨床癥狀多數患者已是模糊不清,雖有部分患者尚能回憶,臨床取證已無價值。

1)潛伏感染期:86例患者中有79例表現為面色無華,痿黃或晦暗,嗜睡,倦怠乏力,畏寒怯冷。兼有其他癥狀或有過其他癥狀史者71例,以皮疹、發熱、淋巴結腫大、消瘦、經常感冒等癥表現最為突出。帶狀皰疹12例,其中出現一次者8例,兩次者4例。

2)艾滋病前期: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以機會性感染為主要癥狀,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反復的發熱、腹瀉、反復的白色念珠菌病、皮疹、單純皰疹,以消瘦最為明顯。30例患者中,每例患者至少存在三種以上上述或其他癥狀。但仍以倦怠乏力,畏寒怯冷,動則氣喘汗出最為典型。

3)典型艾滋病期:4例患者均有反復住院史,危象病容,除相關癥狀外,惡病質的表現最為突出,4例患者中,淋巴瘤并發皮下紫斑性肉瘤2例,肝病腹水并發視盲1例。

120例患者在診查之前,某一個體在某一時間亦有不同程度的咳嗽、頭痛、關節痛、肢體麻木、陰癢、咽痛、腹痛腹脹、心悸等癥狀。癥狀多樣,輕重程度不一。現代醫學認為潛伏感染期是無癥狀帶毒者,經120例詢證診查的患者證實,急性感染期過后,幾乎所有患者都遺留有輕重不同的相關癥狀,但實驗室檢驗很難發現異常,未發現異常不等于癥狀不存在。如肢體沉困、乏力、面無光澤、嗜睡、畏寒怯冷等癥始終貫穿于整個疾病的全過程。

詢證結果顯示:艾滋病的臨床表現雖然是復雜多樣,然而其發病規律具有典型的特征性,即艾滋病毒屬陰性病毒,陰性病毒的典型特征就是所致疾病亦為陰性,癥狀的外象表達雖然多樣而復雜,但陰病所致陰癥一直如是。艾滋病毒本身又是“敗氣濕毒”濕毒致病,必以濕證方式通過外象來表達。前文已述,人身諸陽,艾滋病毒均可犯之。陽氣損傷,濕邪無制,變癥鋒起。濕之為病,困之于里,為陰為寒,為瀉泄,為腫脹;郁之則熱,濕與熱合而為濕熱,在內熏蒸肝膽,致使肝膽淤滯,膽液外泄而成黃疸,在外為皮疹,皰疹,帶疹,口腔白膜病;上炎侵五竅,下注侵二陰;濕氣流竄,閉塞經絡,輕則肢體沉困多睡,重則頭痛、關節痛;散為濕氣,聚則為痰;痰之危害,比濕更甚,淋巴結腫大,淋巴瘤以及所有惡瘤等病均是痰之所為。以上所舉,乃艾滋病所發各癥之大概也。艾滋病雖然能夠集百病于一身,但追本求源無非緣自一證耳,由始至終只是濕濁所為。

085月,臨床研究已快結束,此間接診一例女性患者,治療第13天,睡前診查未見異常,身體安然無恙。凌晨1點,電話呼叫,曰:“口中有物,呼吸困難”。急診所見:滿口白膜,厚如錢幣,咽部,鼻道,唇周亦是白膜點點。對癥處理,一天而愈。可見,濕之變癥,其速驚人。

42觀舌之變以知證:

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潛伏期的后一階段,有半數以上其舌質舌苔開始發生改變,表現為舌質嫩滑,無苔或少苔,至艾滋病期,上證更為明顯,幾乎所有患者均呈此象。不同時期的不同患者可見滿口白膜,白膜脫落或白膜邊緣仍是水嫩光滑,長期高熱,舌苔可由嫩滑轉為白膩,全身淋巴結腫大或腫瘤多發者,舌體紅降,典型艾滋病期,由紅降轉為紫暗,但舌體嫩滑始終如是。

舌質嫩滑而少苔乃是水濕內盛之象,病體多陰而少陽。雖發高熱而舌苔白膩,不見黃膩苔者,濕郁之證明矣。有濕必有痰,痰之瘀而見證于舌,舌體必現紅降或紫暗。

濕家之為病,見證于舌,嫩滑少苔者,濕盛而虛極也。

43指下觀脈以求證:

艾滋病的一系列病理演化過程,最具典型者就是脈象的表達,機體的內部狀態,正邪盛衰的基本情況,均可通過證的表達而顯見于脈,沉脈是艾滋病之病脈,或濡軟或細滑,艾滋病之證脈也。潛伏感染期多見脈沉而濡軟,艾滋病前期,脈沉而細,典型艾滋病期,脈沉細而滑,如見細微而澀者,其危可見。

沉脈主里,為陰為寒,脈見沉數,外雖發熱,實則內寒。濡脈為濕,細軟虛脈,滑脈主痰,脈沉細而滑者,必見全身淋巴結腫大,腫瘤等病癥。

綜合望、聞、問、切,以八綱辨證為指導思想,艾滋病一系列病理演化過程通過證的表達無非是外邪引發,由虛證而始,濕證而變,痰瘀證而終也。

 

5 艾滋病的中醫治法:

艾滋病毒一旦侵入人類機體,其在體內的絕對優勢是其他任何病毒所不及。超強的復制能力,超常的潛伏和變異,即使是使用現代藥物的聯合應用,依然不能殺傷和徹底清除病毒,艾滋病的無法治愈,就在于此。

51治療艾滋病標本治則的確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1)。本者,陰陽也。陰陽消長,或生或殺,此乃病之本始所在。本者,為病之源,標乃所病之變。艾滋病毒為陰性濕毒,人身諸陽無不被其所傷,諸陽傷,生命之本開始動搖,正氣傷之于內,諸邪所犯必矣。故艾滋病之為治,必以正氣為本,以諸證為標。艾滋病的發生發展是外源性“敗氣濕毒”所致,標證的輕重緩急,是內虛程度不同的外象表現。同時也是邪毒盛衰的典型標志。故此,艾滋病的治療原則是:標急則扶正以祛邪,標緩則祛邪以扶正,不急不緩,扶正與祛邪并舉。

 問曰:“本文治則,前后自相矛盾”。答曰:昧者所問也。艾滋病的研究與治療已經不是一時之事,利弊與否自有見的。標證是內虛程度的外象表現,標急表明內虛已甚,此時治標,必犯一癥未平,它癥又起,原則上必須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以此而達到治標之目的。實踐證明:補虛扶正有激活艾滋病毒之作用,標緩則表明正氣尚未大虛,此時當以祛邪為正治,誤犯標緩扶正以助邪。總之,愈疾之先,必須以祛邪為首務,邪去正安,諸癥自解。

52  開天門,潔凈腑,清毒解毒:

艾滋病毒是在人身之內腐化而成,其陰寒濕氣重濁膩滯,最易阻礙氣機。故其為治,開天門,通調腠里,透邪外出,宣毒于表。調脾胃,潔凈腑,樞紐開合,清升濁降,導邪于下,出于二陰。此乃開門逐客之法,天門一開,水道通調,邪毒得路而出。主用芳香辛透以宣通肺氣,開啟上閘。佐以開達透泄以溫運脾陽,脾升胃降,邪從中解;再佐以淡滲利濕,促邪毒從前陰而出。三效合一,名曰:頑毒分消清解法,亦叫“祛邪扶正”法。此法主要用于艾滋病潛伏感染期的患者,結合現代檢測方法,一日一次用藥,可清除體內艾滋病毒達30000cp/ml以上(體液病毒超過500000cp/ml以上者),艾滋病毒新感染者,其正氣無大損傷的情況下,20天之內可將體內病毒全部清除。

20074月臨床研究期間,收治一例女性患者,初檢病毒載量420000cp/ml,用上法治療,投藥40劑,服用時間60天。結果:所有病理體征全部消失,身體康復如常,復檢病毒載量,結果是小于LDL

53  溫脾胃,補真元,扶正以清毒:

艾滋病的最終治療結果,關鍵問題就是必須清除艾滋病毒。施治之則,應審時度勢,識邪正虛實而治之。艾滋病的潛伏感染期之前,是屬于正邪相持階段,正氣尚未大虛,邪氣尚未盛極,此時應以清除病毒為正治。艾滋病前期之后,正氣虛極,邪氣已盛,分消清毒之法已是不能為之所受,此期所主,當另擇治法,即顧其正而補其虛,正氣復而邪無不退者,此則補中有攻之意。凡發展至艾滋病期的所有患者,后天脾胃,先天真元均以受損,諸虛在里,濕濁內盛,痼寒宿冷則必然,其為治,以大劑溫補為專務,重脾胃,補真元,兼以疏導以攻邪,此謂扶正祛邪之法,正氣存內,邪毒自退。此法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療,結合現代檢測方法,效果顯著,病毒載量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而平穩下降,最多一日可下降10000cp/ml以上,CD4細胞每日以1——2cells/ul緩慢回升,回升至150個以上時,臨床各癥不治自解。

54  清余毒,重在正氣修復:

補虛扶正有活化病毒的作用,可誘導病毒在細胞內復制,這樣可促進細胞內潛伏的病毒大量釋放,由此可使體內病毒最大程度的得到清除。然而,病毒受細胞免疫的強大作用,依然會有少量的殘余病毒潛伏在細胞內,處于長期“休眠”狀態,對此類病毒的有效清除方法,就是通過正氣的修復而增殖免疫細胞,尤其是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和NK細胞,藥物的清毒作用可使機體內環境得到凈化,從而促進了免疫細胞的活化,使免疫細胞處于高識別狀態,高表達狀態,從而徹底清除殘存的感染細胞和病毒。祛邪扶正療法和扶正祛邪療法的補益和清毒作用均可達到上述效果

55  治法的總結:

祛邪扶正療法和扶正祛邪療法整體有五大藥理作用,一,清除艾滋病毒;二,免疫重建;三,分離細胞內潛伏的病毒;四,激活細胞免疫;五,凈化體液。五大藥理作用既有宏觀治病,又有微觀調控,分則有五,合而為一,最終以清除病毒為目的,從而有效的治療艾滋病。

 

6 病例一則:

劉美軒,女,42歲。河南省上蔡縣后楊村人。有多次有償賣血史,確認感染艾滋病毒已9年,HIV抗體陽性。

診查所見:消瘦、腹瀉、體倦乏力、全身淋巴結腫大,耳后淋巴瘤肉眼可見,有痛感,皮疹皮癢。舌體紅降嫩滑無苔,脈沉細而軟。實驗室檢測,淋巴細胞亞群輔助性T細胞CD4 31cells/ul,病毒載量760000cp/ml。其他即往史,服用國家發放的抗病毒西藥“雞尾酒”治療至就診時已五年時間。

2008429日,停服“雞尾酒”治療,開始服用《祛邪扶正飲》,隔日一劑水煎口服。服完15劑,癥狀明顯改善,全身淋巴結腫大已消失,耳后淋巴瘤明顯縮小,已無痛感,腹瀉次數減少,舌脈同前。200862日,實驗室復檢,淋巴細胞亞群結果:輔助性CD4T淋巴細胞37 cells/ul,病毒載量330000cp/ml

繼服《祛邪扶正飲》,改為每日一劑,連服10天。結果,耳后淋巴瘤消失,腹瀉停止,此間出現口腔白色念珠菌一次,經對癥處理而愈,舌體紅降消退,但依然嫩滑無苔,脈沉而細較前有力。2008625日,實驗室檢測,結果為:輔助性CD4T淋巴細胞51 cells/ul,病毒載量230000cp/ml

由于輔助性CD4T淋巴細胞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改用《扶正祛邪飲》治療,以此增強補益作用,進而達到徹底清除病毒之目的。每日一劑,連服40天,結果:所有病理體征全部消失,體重增加,身體強健有力,精神飽滿,以前由于嚴重脫發而稀少,現已重新長出新發,舌苔薄白,脈緩而實。由于受奧運會影響,檢測延遲近1個月,20081015日實驗室檢測,結果是:淋巴細胞亞群輔助性CD4T淋巴細胞157 cells/ul,病毒載量小于LDL。至此,所有治療全部終止。

200934日,實驗室復檢,輔助性CD4T淋巴細胞數206 cells/ul,病毒載量依然是小于LDL。現在健康如故,正在溫州打工。

現在國家有關機構一直沒有出臺艾滋病的治愈標準,關于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病理體征消失,病毒載量為零,是否等于治愈艾滋病,有待于今后商確。

 

7 參考文獻

1 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

2 徐蓮芝,實用艾滋病防治指南,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 周先志,趙敏,艾滋病診療新技術,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

4 白雪帆,張樹林,艾滋病的診斷與治療,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

5 劉愛民,實用中西醫皮膚病性病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

6 南京中醫藥大學,楊進,溫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

 

 

 

          地址:遼寧 朝陽市保泰本草應用研究所

      網址:www.cywangshi.com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