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病離白領其實并不遠
2010-02-03 千龍網
高血脂非是中老年人“專利” 白領離其不遠
生活節奏快、日常應酬多、加班、熬夜、缺乏運動等一系列因素,導致白領們的體檢結果中頻繁亮起“高血脂”的紅燈。一般認為,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因此,年輕人往往忽略了他們同樣具有這些危險因子.近日,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公布一組數據為年輕白領敲響了警鐘。統計結果表明,年輕白領階層中高血脂、脂肪肝、動脈硬化問題普遍存在。其中,20歲至40歲高血脂的檢出率接近20%,即幾乎每五個體檢的中青年人中就有一人血脂超標。這一年齡段高血脂的檢出率甚至高于60歲至70歲年齡段。
為什么高血脂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控制度高血脂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咨詢了北京大學世佳研究中心的周亞偉博士。
周博士介紹到,越來越多的白領的高血脂越來越高,不僅與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生活狀態等有關,還與大家對于高血脂的認識存在偏頗有關。常見的高血脂認識誤區有:
一、血脂高與瘦人絕緣。
不少人把“血脂偏高”、“膽固醇異常”等看作是多吃少動帶來的“富貴病”,認為瘦人肯定與這些“富貴病”絕緣。但其實,高血脂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人體的代謝過程出了問題,而不良生活方式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脂肪、蛋白質、糖,這三類物質在體內是能互相轉換的,有些人因為遺傳的關系或其他的因素造成身體對這三類物質的代謝障礙。尤其是脂質代謝障礙,促進肝臟產生過多的甘油三酯和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就造成了高血脂。”所以血脂的高低與人的胖瘦不是對等的關系。
二、素食者不會患高血脂
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吃肉是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其實不然,油脂攝入量長期超標,才是導致高血脂等慢性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博士認為,依靠長期食素來預防高血脂,非但起不到作用,還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骨質疏松等。
高血脂低齡化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許多白領的注意,他們也紛紛采取了各種方式來治療預防自身的血脂問題,可是忙活一陣,但往往收效甚微,著實令白領們百思不得其解。這又是為什么呢?
血脂調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已經有高血脂傾向的白領們更是要做好打長期攻堅戰的準備。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減少各類應酬、增加運動休息時間,這些都是必須的。但是,現在社會的競爭激烈,在生存壓力面前,身體健康我們往往被我們放在了第二位。為了不讓自己的體檢報告上不再頻亮“高血脂”紅燈,我們還不得不依靠一些調節血脂的產品。周亞偉博士建議:在日常生活中選擇降血脂產品時,應該選擇一些簡單、有效、無副作用的產品。
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降血脂藥物主要有立普妥、非諾貝特等等。這類藥物是降血脂的常用藥物,價格也相對較低,但是對肝臟具有一定的損害作用。對白領階層不太適合。另外白領階層平時的應酬較多,喝酒、壓力等等都導致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如果此時再使用對肝臟具有損傷得藥物,往往會得不償失。
所以,大家應選擇既具有降脂又具有護肝的產品。這類產品的代表是梔粟軟膠囊。經過第一軍醫大學、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大學的科學試驗和臨床使用,梔粟軟膠囊可有效預防高血脂癥的發生,降低高血脂癥患者體內血脂水平,調節增強人體的血脂代謝能力,同時,梔粟軟膠囊對化學性肝損傷有很好的修復作用。其降脂護肝的特點更適合白領人士使用。
同時專家還建議大家應改變飲食習慣,飲食總量控制,結構合理,選用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煮、蒸、燉、煲、涼拌等烹調方式,少用煎、炸、炒等用油多的烹調方式。
另外,年輕人也應定期檢查血脂,正常人應該每兩年檢查一次血脂,40歲以上的人應每年檢查一次血脂,有家族史、體型肥胖者、長期吃糖多、長期吸煙和酗酒、習慣靜坐、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常處于緊張狀態,以及已經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的病人,應定期檢查血脂。
不要讓心血管病早早找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