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血脂異常要做規范檢查
來源:醫藥經濟報 2010年02月24日
年關,年關,對于有糖尿病、肥胖癥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過年更是一道關,因為過年時親朋聚會,餐桌上少不了美味佳肴。對于正常人來說,美味佳肴是一種享受,但是對于上述慢性病患者而言,美味佳肴吃多了容易使血脂升高,導致原有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新的疾病。
“為什么要強調規范檢查呢?因為血脂是人體中最不穩定的生理指標,受很多因素影響。”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鄭磊副教授說,因患者而異做好血脂檢查,能為臨床科學施治提供客觀依據。
血脂防高也防低
因為血脂和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密切聯系,尤其血脂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在醫院的相關科室,檢出、預防和控制血脂異常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工作之一。
“血脂異常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衡量血脂異常的指標有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鄭磊說,血脂異常的標準是:總膽固醇(TC)≥5.23mmol/L、甘油三酯(TG)≥1.7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3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mmol/L。
“很多人以為,血脂指標越低越好,只吃蔬菜就會保持健康,其實不然。舉個例子,磷脂是構成細胞的成分,營養失衡,磷脂太少,將導致神經系統發育障礙,脫髓鞘,神經纖維溶解,腦神經功能紊亂等病癥,以致失眠,手腳麻木,無力等等。”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朱立群教授說,過度限制飲食,還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過低,從而引起營養不良,動脈硬化,營養不良性肝硬化等疾病。“這是一個認識誤區,不能一味地限制飲食,這將導致嚴重的后果。”朱立群叮囑道。
檢驗盡量排干擾
在朱立群看來,人體內的血脂檢驗結果受很多因素影響,特別是飲食的影響。“要想得到一個客觀的的血脂水平,不是說檢查前幾天只吃素菜,一點葷腥不吃,這樣檢查出的結果也不客觀。”朱立群說,受檢者在抽血前1~2周內應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抽血前3天避免高脂飲食,不飲酒,禁食12~14小時后空腹抽血。
“正常人血液中血脂來源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部分,而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經胃及十二指腸初步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即為外源性血脂。”朱立群補充道,正常人餐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持續8~12小時,空腹12小時后這些脂蛋白的代謝亦達到平衡,所以要在禁食12個小時以后測量血脂。
除了勿在檢測前3天進食油膩食物外,受檢者還要禁止飲酒,因為飲酒對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有明顯影響。朱立群認為,酒精可增加體內脂質的合成速率,減少氧化脂肪酸的比例,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此外酒精還可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謝速率減慢,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癥。
“抽血宜采取坐位,經臨床驗證,除臥位的患者外,受檢者一般應采取坐位休息5分鐘后再抽血,一個人躺臥5分鐘后,膽固醇開始下降,20分鐘后可下降10%~15%,如果從站姿到坐姿20分鐘,膽固醇約下降6%,故要求坐5~10分鐘后再抽血。”鄭磊說,護士在為受檢者做靜脈穿刺時,壓脈帶結扎時間對結果也有影響。靜脈穿刺過程中,壓脈帶不應該超過1分鐘,如果結扎時間超過2分鐘,血脂升高2%~5%;超過5分鐘,膽固醇升高5%~15%。
“如果要想取得一個非藥物條件下的客觀真實的血脂檢驗值,還要在抽血前3天停止服用一些藥物。”朱立群說,精神類藥物、降血脂藥物、激素類藥物以及某些維生素都對血脂產生影響,如果要檢測某種藥物降血脂的療效,可以在用藥前、用藥中及用藥后三個時間段檢測藥物,這樣就能取得一個客觀的結果。